您所在的位置:红商网 >> 新消费频道 >> 正文
不能让消费者独自承担智能硬件的发展代价

  智能硬件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我们的生活。从智能家居到可穿戴设备,从智能汽车到工业物联网,智能化浪潮席卷全球。在这场变革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日益凸显:智能硬件的发展代价正以不合理方式由消费者承担。

  近年来,智能硬件企业退市事件频发,每次退市都伴随着大量在用设备的“猝死”。企业停止软件更新、关闭服务器、终止服务支持,导致消费者手中的设备功能受限甚至完全失效。这种“计划性报废”不仅造成资源浪费,更严重损害了消费者权益。

  智能硬件与传统硬件的本质区别在于其高度依赖软件和服务。一台智能音箱若无法连接云端服务,其智能功能将荡然无存;一台智能汽车失去智能驾驶系统,甚至难以保证安全。这种“软件定义硬件”的特性,使得智能硬件的使用周期不再单纯取决于物理寿命,而是受制于软件服务的可持续性。

  智能硬件产品的销售其实是服务的开始,企业提供的软件更新、云端服务、数据支持等配套服务,才是构成智能设备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当这些服务终止时,设备的核心价值也随之消失。

  现有法律法规主要针对传统硬件制定,难以有效规制智能硬件的特殊问题。消费者在购买智能硬件时,往往难以预见企业退市的风险。即使设备仍在物理寿命期内,也可能因服务终止而提前报废。这种风险的不对等分配,凸显出现行制度的缺陷。

  智能硬件产业的发展,本质上是消费者买单。正是基于消费者的支持,才有了智能硬件产业的快速发展,正因如此,智能硬件产品发展过程中的代价不能全让消费者承担。

  政府部门应尽快完善相关法规标准,将智能硬件的软件服务纳入监管范围。应建立企业退市预警机制,要求企业提前制定相关服务延续方案,保障在用设备能持续使用。

  企业应当承担更多社会责任,不能将创新风险转嫁给消费者。退市时,企业有义务做好服务交接,寻找接盘企业,或开源相关软件,确保在用设备的基本功能不受影响。

  企业和政府部门还可以探索建立智能硬件产业的责任共担机制,通过设立行业保障基金、推行强制保险等方式,分散创新风险,平衡各方利益。

  只有构建合理的责任分担机制,才能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政府部门、企业、消费者三方需要共同努力,在推动创新的同时,确保公平正义。智能硬件远景,不应是消费者独自承担风险,而应该是多方共赢未来。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任震宇

    东治书院2024级易学文士班(第二届)报名者必读
    『独贾参考』:独特视角,洞悉商业世相。
    【耕菑草堂】巴山杂花土蜂蜜,爱家人,送亲友,助养生
    解惑 | “格物致知”的“格”到底是什么意思?
    ❤❤❤【拙话】儒学之流变❤❤❤
    易经 | 艮卦究竟在讲什么?兼斥《翦商》之荒谬
    大风水,小风水,风水人
    ❤❤❤人的一生拜一位好老师太重要了❤❤❤
    如何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易学家?
    成功一定有道,跟着成功的人,学习成功之道。
    关注『书仙笙』:结茅深山读仙经,擅闯人间迷烟火。
    研究报告、榜单收录、高管收录、品牌收录、企业通稿、行业会务
    ★★★你有买点,我有流量,势必点石成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