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红商网 >> 新消费频道 >> 正文
无论何种糖,都不宜过量

  不少人认为,相较人工合成甜味剂,天然甜味剂的安全性更高一些,但也有研究显示,即便是诸如甜菊糖苷这类的天然甜味剂,也可能引起肠道菌群失衡,加之其甜度非常高(相当于蔗糖的200~300倍),长期食用可能使人体对甜味的阈值增高,增强人体对甜味的依赖。除此以外,其他一些健康危害也不容忽视,例如过量赤藓糖醇(也是天然甜味剂的一种)的摄入可能与血栓风险增加有关。

  记者:不同人群在甜味剂的选择上,应如何考虑适配性?

  许雅君:目前尚无充足、具体的临床证据表明某种甜味剂与某种人群的绝对适配性。但还是有些原则可以参考:

  糖醇类甜味剂是糖的衍生物,目前已开发包括山梨糖醇、甘露糖醇、麦芽糖醇、乳糖醇、木糖醇等不同产品,其甜度为蔗糖的25%到100%。糖醇类甜味剂提供的能量比糖少,不会导致明显血糖反应,且可以显著降低蛀牙风险。但要注意糖醇是可以参加代谢的,并非0能量,相对于甜蜜素、三氯蔗糖等不参加代谢的甜味剂来说,糖醇是能够代谢产生一定能量的。

  甜菊糖苷、罗汉果糖苷都是天然甜味剂,热量低安全性高,可供糖尿病、肥胖症、心血管病患者食用。

  阿斯巴甜是二肽类甜味剂,可在人体内分解成天冬氨酸和苯丙氨酸。患有罕见遗传病——苯丙酮尿症的患者不能代谢苯丙氨酸,因此添加了阿斯巴甜的食品和饮料不适于苯丙酮尿症患者食用。

  纽甜是阿斯巴甜的衍生物,人体摄入后不会分解出苯丙氨酸,因此可供苯丙酮尿症患者食用。

  记者:如何看待目前市面上的“无糖”饮品?消费者在选购“无糖”饮品时,需要注意什么?

  许雅君:“无糖”并非真的没有糖。市面上的确有一些标注了“无糖”的食品,但配料表里却有麦芽糊精、玉米糖浆等。虽然名字不是“蔗糖”或“白砂糖”,但实际上仍然是大量葡萄糖、果糖聚合物的碳水化合物添加食品,这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一种误导,这些食品糖尿病患者食用于病情有害无益。而且,有些甜味剂仍然有能量,比如糖醇类甜味剂(木糖醇等),不是所有甜味剂饮料都是0能量饮料。

  消费者选择的时候一定要擦亮眼睛,一看是不是真的没有糖,是不是把葡萄糖、蔗糖等换个“昵称”出现在配料表里;二是不要盲目相信“使用甜味剂而不使用蔗糖就没有能量,就有利于减重或者控制体重”这类说法;三是要清楚甜味剂食品需适量食用,过量食用存在诸多健康问题。

  来源:光明日报 记者 贾月洋

2页 上一页  [1] [2] 

    东治书院2024级易学文士班(第二届)报名者必读
    『独贾参考』:独特视角,洞悉商业世相。
    【耕菑草堂】巴山杂花土蜂蜜,爱家人,送亲友,助养生
    解惑 | “格物致知”的“格”到底是什么意思?
    ❤❤❤【拙话】儒学之流变❤❤❤
    易经 | 艮卦究竟在讲什么?兼斥《翦商》之荒谬
    大风水,小风水,风水人
    ❤❤❤人的一生拜一位好老师太重要了❤❤❤
    如何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易学家?
    成功一定有道,跟着成功的人,学习成功之道。
    关注『书仙笙』:结茅深山读仙经,擅闯人间迷烟火。
    研究报告、榜单收录、高管收录、品牌收录、企业通稿、行业会务
    ★★★你有买点,我有流量,势必点石成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