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电 中消协6日发布第三季度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服务领域投诉情况专题报告,研学旅行、早教机构问题、电信行业不规范营销、物业服务、婚恋及留学中介等被“点名”。
售后与质量问题投诉比重上升
报告披露数据显示,2023年三季度全国消协组织共受理消费者投诉328884件,解决278659件,投诉解决率84.73%,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35320万元。其中,因经营者有欺诈行为得到加倍赔偿的投诉4664件,加倍赔偿金额117万元。接待消费者来访和咨询25万人次。
在所有投诉中,商品类投诉为168608件,占总投诉量的51.27%,与去年同期相比,比重上升2.26个百分点;服务类投诉为155002件,占总投诉量的47.13%,比重下降1.79个百分点;其他类投诉为5274件,占总投诉数量的1.60%。
根据投诉性质,售后服务问题占37.42%,合同问题占21.76%,质量问题占20.18%,价格问题占4.65%,虚假宣传问题占4.09%,安全问题占3.47%,假冒问题占1.24%,人格尊严问题占0.94%,计量问题占0.72%,其他问题占5.53%。
与2022年三季度相比,售后服务与质量问题投诉比重有所上升,合同问题投诉比重下降较多,其余类投诉变化幅度较小。
此外,根据2023年三季度商品大类投诉数据,家用电子电器类、日用商品类、食品类、服装鞋帽类和交通工具类投诉量居前五位。其中,日用商品类、服装鞋帽类投诉比重上升较多。交通工具类投诉比重下降较多。
根据2023年三季度服务大类投诉数据,生活社会服务类、互联网服务类、文化娱乐体育服务类、教育培训服务类与销售服务类居服务类投诉量前五位。与2022年三季度相比,文化娱乐体育服务投诉量比重上升1.98个百分点,互联网服务投诉比重下降2.79个百分点。
在具体商品投诉中,投诉量居前五位的分别为:食品、服装、通讯类产品、汽车及零部件、日用杂品。与2022年三季度相比,日用杂品、化妆品、首饰、服装同比增长较高,其他类别增长相对较缓。
在具体服务投诉中,投诉量居前五位的分别为:经营性互联网服务、餐饮服务、培训服务、住宿服务、美容美发服务。与2022年三季度相比,交通运输和放映、演出服务进入服务类投诉前十。其中放映、演出服务同比增长较高,达216.23%,移动电话服务同比下降较多。
七方面投诉热点
中消息同时发布典型案例,包括研学旅行走样变味、早教机构问题重重、电信行业痛点未除、物业服务体验不佳、民航投诉增幅明显、中介投诉热度不减、家庭维修“坑”多难避。
(一)研学旅行走样变味。作为一种寓教于乐的校外教育活动,研学旅行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但是,由于目前缺乏有效的监管,研学旅行频频出现货不对板、游而不学、质次价高等问题。
【消协意见】研学旅行是近年来新兴的教育模式和消费业态。目前,除推荐性国家标准外,暂无国家专门法律法规或规章予以规范。根据研学旅行活动内容的不同,对其监管又涉及教育、文旅、市场监管等多个部门。建议尽快制定专门的法规或规则,明确研学旅行的主管部门,规范研学旅行的组织和实施,从行业准入、活动安全、信用约束等方面加强研学旅行的监督和管理,破解当前研学旅行领域各种乱象。提醒家长在给孩子报名参加研学旅行活动时,不盲目跟风参与,要仔细查看合同主体、合同内容、合同责任等,并注意举办方的过往案例和评价信息。
(二)早教机构问题重重。早教机构一般是为0-6岁儿童提供早期教育服务的机构。早教机构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家长对儿童托育的需求。但随着新生儿数量的下降,一些竞争力不强、经营不规范的早教机构陆续被市场淘汰。
【消协意见】消费者在选择早教机构时,应该多方面了解其资质、课程、师资和口碑等情况,尽量选择直营店和有一点经营时长的机构,避免盲目跟风或被虚假宣传所诱导;在签订合同时,应该仔细阅读合同中有关退课、转让以及课程有效期等条款;在付款时,尽量选择分期付款或按课时付款的方式,避免一次性支付大额费用,以减少损失风险;注意保留好合同、发票、收据、沟通记录等证明材料,以便发生纠纷时维权。在发现早教机构出现停课、换老师、装修等异常情况时,应及时与机构沟通,避免权益受损。 共2页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