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蔬菜:为宇航员补充维生素而生
今年3月,中美阿拉斯加高层对话在美国举行。会议举行期间,除了中方代表在谈判桌上的表现让人津津乐道外,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的一句“题外话”也爆红网络。
在第二场对话开始前的入场路上,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部长王毅问杨洁篪:“午饭吃了?”杨洁篪边走边回答:“我吃的泡面。”
这个细节被人们反复解读,不过在本文中,我们只说说在对话中占据C位的“泡面”。
泡面也被称为方便面,吃起来简单方便,味道也不错。当然,方便面里不能光有面,各种配料、调味品必不可少,其中就有脱水蔬菜包。众所周知,普通蔬菜难以保鲜,还可能受到季节限制,但这些问题在脱水蔬菜面前都迎刃而解。更方便的是,这些看起来皱巴巴的小菜干,食用时只需将其泡进水里,稍等片刻即可食用,营养和风味均能被较好保留。
其实,脱水蔬菜最初也是为载人航天任务而发明的。
宇航员执行飞行任务,有时需要在太空驻留数十天甚至更久,需要食用蔬菜以补充维生素,但新鲜蔬菜不易保存。从“阿波罗计划”开始,为保证宇航员的健康和营养,NASA发明了冷冻脱水蔬菜技术。该技术几乎能去除蔬菜中全部的水份,将其重量降低20%且便于长期储存,同时还能保留98%的营养成分。
这一技术不仅丰富了宇航员的食谱,后来还被应用到了日常食物储存中。除了方便面里的脱水蔬菜外,许多蔬菜干、水果干制品都用到了这项技术。
延伸阅读
航天技术天天见
除了吃的、穿的,航天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可谓五花八门。
写字楼、商场、酒店等公共场所,通常都装有烟雾探测器。它一旦检测到环境中的烟雾,就会触发警报,提醒人们此处可能发生火灾。世界上首个烟雾探测器,就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为空间实验室发明的。
在“阿波罗计划”中,要采集月球内部的岩石样本,需要一种小巧而且能独立供电的电钻。该设备供应商在研发符合需求的电钻时,积累了许多电池、马达等方面的新技术。后来,他们以此为基础研发出了一系列新型家用电器,其中就包括于1979年问世的世界首台无线吸尘器。
上世纪60年代中期,为了让月球照片得到强化处理,NASA研发出计算机图像增强技术。该技术后来被应用到医学上,变成了现在我们耳熟能详的CT、核磁共振。
同样在“阿波罗计划”中,NASA工程师道格拉斯·恩格尔伯特试图用点击控制的方式取代键盘。他设计制作了一个带有按钮和滚轮的木盒子,这就是鼠标的原型机。
上述只是航天技术民用的冰山一角,在我们身边,太阳能电池板、净水设备、太阳镜、条形码……都与航天技术有关。可以说,我们生活的每一天,都在享受航天技术带来的便利。
那么,今天你用到了哪个呢?
来源:科技日报 记者 付毅飞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