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广东、四川明确各地市生猪最低出栏量或基本保障任务;上海提出对原种猪场或规模养殖场给予临时性救助补助;吉林对种猪场引进种猪给予补贴……
猪价还能“飞”多久?
8月以来,国务院常务会议已四次提出“稳定生猪生产,保障猪肉供应;抓紧落实猪肉保供稳价措施”等要求。
11月6日召开的国常会明确,继续多措并举恢复生猪生产,深入清理各地不合理禁养规定,利用北方玉米丰收等条件更好保障南方养猪大省饲料供应,发挥好储备调节作用,促进禽肉、牛羊肉等生产,确保市场供应,规范市场秩序,遏制部分产品价格过快上涨势头。
中新经纬客户端注意到,截至目前,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自然资源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银保监会等部门也采取了多项“真金白银”硬措施控制猪价。
金融支持上,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局长杨振海10月中旬表示,中央预算内投资即将下达3亿元生猪规模养殖场建设补助项目投资计划,中央财政近期将按程序下达上半年非洲猪瘟扑杀补助经费,第二批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资金和新增的7亿元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
此外,11月7日,在第二届进口博览会上,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副司长王斌则透露,随着冬季到来,消费量会逐渐进入一个小旺季,特别是春节、元旦,需求会进一步增加。预计今年通过猪肉及副产品的进口量将超过300万吨,牛羊肉禽肉等替代品的进口总量将达到270万吨,明年的进口会进一步增长。
在如此密集的政策“红包雨”下,猪价还能飞多久?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员朱增勇认为,抑制猪肉价格继续上涨有三个利好消息:猪价高企对需求已产生明显抑制作用,消费者开始调整菜谱,转而选择其他肉类;全国生猪产能呈现恢复迹象,当前猪肉价格上涨不具备可持续性;猪肉进口和牛肉进口均显著增加,在政策利好、疫情稳定以及行情带动下,后期猪肉价格涨幅将会回落。
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唐珂10月17日也表示,9月份以来,促进生猪产能恢复和市场供应政策密集出台,猪肉供给阶段性紧张局面有所缓和,加之禽肉、牛羊肉、鸡蛋和水产品等替代品供给相对充足,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猪价上涨压力。唐珂进一步称,目前,非洲猪瘟疫情趋稳,相关政策措施效果开始显现,生猪生产恢复的积极因素增多,形势逐步好转。(来源:中新经纬客户端 张澍楠)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猪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