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同”产品质量可靠,老百姓关心的价格又如何呢?
在北京华润万家超市的“三同”商品货架上,一瓶200克的丘比沙拉汁售价10.5元,比同类进口商品便宜30%—40%;一款满足供港标准的五丰无公害鸡蛋,16枚装的价格为22.8元。“比普通商品稍微贵了一些,但是在我们接受范围之内。比纯进口商品明显便宜。”张女士带着孩子来超市买菜,拿起货架上的鸡蛋说,“为孩子考虑,我选择‘三同’产品主要是为了吃得更放心、更健康。”
让“中国制造”对接“消费升级”
在家门口就能买到“三同”商品,这对消费者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但是,对于“三同”产品品质存疑的消费者也不在少数:我们在国内买到的“三同”商品,真的能达到出口商品品质水平吗?如何选购才能确保买到和出口一样品质的商品呢?
“三同”促进联盟负责人告诉记者,达到“同线同标同质”要求的企业和产品需满足三个要求:一是企业要具备出口备案资格,并且有对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实际出口业绩;二是企业获得第三方HACCP、GAP认证;三是企业承诺在同一个生产线按相同的标准生产出口和内销产品。同时,要经过国家认监委的严格审核及检验检疫部门的随时检查,不合格者将被随时淘汰。消费者在选择“三同”产品时,可以到“同线同标同质”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上查询到符合“三同”要求的出口企业和产品,放心选购。
目前,通过推进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工程,“三同”企业已有数千家,产品达到上万种,国内销售额累计超过1000亿元,主要种类已从食品扩展到家居用品、家用电器、汽车轮胎等领域。
“三同”也为中国企业拓市场、打品牌创造了契机。据了解,对于成熟的外向型企业,在工艺、技术、标准方面实现“三同”没有什么难度,但是长期外销容易让企业缺少主动提品质、创品牌的积极性。如今推进国内国外市场深度融合,会对那些只搞来料加工、没有自己品牌的企业产生无形的压力,倒逼其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用转型升级来对接市场。
“三同”也有助于解决消费者对国货的信任问题。荣成泰祥集团的有关负责人说,出口转内销并不那么容易。企业从事食品出口已有20多年,过去也曾想过把出口国外的商品卖到国内,发现消费者并不认账。现在国家搭建“三同”平台,实际上也是在帮扶出口企业,增进消费者的信任。
“三同”背后,是“中国制造”如何对接“消费升级”。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负责人介绍,质量抽查显示,前几年海外代购的热门消费品如智能马桶盖、纸尿裤等,国货的质量提升很快,在一些关键指标上,比外国产品表现更为亮眼。“我们要建立最严谨的标准,解决部分领域标准落后的问题,特别是要对标国际先进标准,强化标准的实施,同时加强监督,提升国货品质。”(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国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