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水退去,光环不再,素有“海上蓝筹”之称的水产第一股獐子岛(002069.SZ)已搁浅在乱石滩上。
1月16日,獐子岛发布业绩预告称:2012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同比下降50%到80%,对应的盈利区间为2.49亿元到9900万元;在公司发布三季报时,则预计2012年利润变动区间为0%到-30%。
獐子岛三季报显示,2012年前三季度实现盈利2.2亿。由此可推,第四季度盈利区间则为3000万到-1.21亿,四季度亏损成为大概率事件。
这也结束了之前三年的高增长,2009、2010、2011三年獐子岛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分别增长64.98%、104.64%、17.79%。
是市场期待太高,还是先天本就不足?2012年是獐子岛遭受市场质疑集中爆发的年份,虚增资产、大股东占用资金、贪腐严重、管理混乱、高管频繁离职等问题暴露在公众面前。此次业绩大幅下滑也被认为是验证了此前的种种质疑。
獐子岛近年来的扩张步伐一路高歌猛进,确权海域从2007年的70余万亩增加到目前的340万亩,这些稀缺的海洋资源成就了獐子岛海珍品增养殖的龙头地位;此外,獐子岛从育苗、增养殖到加工贸易的全产业链模式也逐渐明晰,其最近在做的冷冻产业链也表明其将进军水产物流这一空白地带的战略意图。
但扩张并没有带来规模效益的提升,在一位接近獐子岛的权威人士看来,獐子岛近年来通过增发募集的资金以及自行投入资金,投入确实非常大,但多元化扩张过于激进,而相应的管理能力又非常滞后,造成资源的浪费。
此外,獐子岛的经营性现金流长期为负,企业现金流靠融资维持,财务日益紧绷,偿债能力日益弱?化。
《环球企业家》获悉,獐子岛在2012年末开始进行结构调整,提高产品数量和质量成为此次调整的方向。
业绩骤降之谜
獐子岛恰恰在阴沟里翻了船。
一位评估机构水产养殖领域的评估人士表示:“整个2012年,水产养殖占比较大的企业,由于需求价格坚挺,营业收入这块是有保障的,情况比较糟糕的是水产加工领域。”
在严重的供不应求格局下,2012年虾夷扇贝(獐子岛主产品)价格持续多次上涨,从年初的25 元/公斤涨至36.5 元/公斤,累计涨幅接近50%。
以水产养殖、加工为主业的东方海洋(002086.SZ)为例,2012年前三季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同比增长20.16%,而獐子岛则同比下滑28.96%。
在2012年业绩预告中,獐子岛列举了三个导致业绩大幅下滑的原因:计提与威海长青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诉讼的预计负债,影响公司2012年净利润约3300万;鲍鱼产业在2011年、2012年连续四场台风影响下损害严重,造成养殖鲍鱼长势慢,死亡率偏高,产量下降超出预期;公司2012年收获的深水区、新区海域中部分欠收严重,导致公司在2012年的亩产下滑较?大。
在多位受访的业内人士看来,真正的原因是第三条,即亩产下滑严重。一是诉讼的3300万负债损失体量较小,不足以产生决定性影响;而鲍鱼的营收占比远远小于主产品虾夷扇贝,半年报显示,虾夷扇贝实现营收4.88亿,毛利率59.15%,而鲍鱼仅实现营收0.24亿,毛利率20.56%。
“制约公司2012 年盈利增长的核心瓶颈还是在于产品不足,由于单产下降超预期,公司无法提供足够的虾夷扇贝产品来满足市场旺盛的需求。”前述权威人士说。
根据齐鲁证券的测算,公司虾夷扇贝单产下降至60公斤/亩,较2011年下降45%,更是远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共3页 [1] [2] [3] 下一页 獐子岛业绩下滑之谜:渔业板块存货难核查 黑天鹅重创养殖业 獐子岛民和股份业绩惨淡 獐子岛成沃尔玛在华首个海产品农超对接基地 搜索更多: 獐子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