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观点网 刘子栋
在国内运动鞋服市场的格局中,各大国产品牌正经历着一场激烈的排位赛。
长年维持按营收规模排行的“安踏-李宁-特步-361度,四巨头”格局,之间的微妙平衡正变得越来越脆弱,尤其对李宁来说。
在安踏一骑绝尘的背景下,这个由“体操王子”创建因而极具国民知名度的品牌,正被特步和361度大步追赶。
被“晋江系”运动品牌以多品牌矩阵、高效供应链和精准市场策略紧逼,强调“单品牌、多品类、多渠道”的李宁,TOP2地位难言安稳。
那么在2025年中旬的节点,防守端的李宁又交出怎样一份成绩单呢?
越来越小的差距
根据2025年中期业绩报告,李宁上半年营收148.17亿元,同比增长3.3%。
营收增长主要依赖线上渠道的结构性突破。期内电子商务渠道销售收入同比上涨7.4%,录得43亿元,占总营收比重上升至29%,成为核心增长引擎。
线下层面,渠道调整是李宁近年来的重要策略。该公司逐步转向DTC模式,持续推动处理低效店铺,优化店铺结构,推动旗舰店、标杆店、超级奥莱等高效大店落地。
财报显示,截至2025年6月末,李宁主品牌及李宁YOUNG的门店数量为7534家,较2024年末的7585家净减少51家。
“我们继续优化渠道结构,强化重点渠道布局,关闭低效店铺,整改门店151家。”据管理层在中期业绩会上透露,李宁目前大店保有量1527家,平均面积409平方米,另外核心商业体进驻率约90%。
但管理层也承认目前线下客流正面临挑战。反映到财报,李宁来自直营店(直接经营销售)的收入从2024年同期的35.03亿元跌至33.83亿元,占总营收比重从24.4%减弱至22.8%。
反而与下沉市场更贴近的特许经销商仍然保持稳定,贡献收入68.83亿元,占总营收比维持在46.5%。
总营收微增,但利润出现下滑。2025年上半年,李宁整体毛利率录得50%,较去年同期下降0.4个百分点。主要原因为税率增长、上述提到的直营渠道占比下降,以及直营渠道由于促销竞争加剧导致折扣加深。
“截至二季度以来,直营折扣压力有进一步恶化趋势。”管理层称:“当发现流水和库存产生不匹配的同时,我们会将库存的处理作为第一优先业务。所以如果当外部市场变化急剧,而公司内部又没有完全彻底解决流水压力的时候,我们当然会加深折扣,处理掉库存。”
根据公司业绩会PPT内容,2025年上半年,李宁线下和电商业务的折扣都加深了约1个百分点。本身毛利率更高的线下渠道,平均件单价就下降了低单位数。
毛利率的下降导致李宁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滑11%至17.4亿元,下滑幅度较2024年全年5.46%更高,2024年全年下滑5.46%,净利润率维持在低双位数的11.7%。
更严峻的情况,来自与同行的对比。


自2023年以来,李宁营收增长萎缩严重,并一直是“四巨头”里偏低的一个。到2025年上半年,已发布业绩公告的特步和361度,营收增长分别为7.1%及11.0%。
根据安踏早前披露,今年上半年,安踏品牌产品的零售金额与2024年同期比较取得中单位数的正增长。其中,FILA品牌产品的零售金额与2024年同期比较取得高单位数的正增长,所有其他品牌产品则取得60%至65%的正增长。
来自高盛与里昂的报告,两个机构对安踏今年上半年营收增幅的预测是13%,其中安踏主品牌、斐乐、迪桑特和其他品牌将分别增长5.5%、8.4%、44%、69%。
可以看到,安踏强势增长靠的是多年来收并购积累的多品牌矩阵,特别是近来声名鹊起的“中产户外三件套”始祖鸟ARC'TERYX、可隆KOLON SPORT和迪桑特DESCENTE。
近两年,斐乐FILA增速放缓的情况下,是这批户外品牌撑起了安踏的销量。2024年全年,安踏营收规模已突破700亿元,超过李宁、特步和361度之和。
只是与李宁不同,特步被认为是安踏最成功的“学生”。2019年,特步就试图通过收购韩国时尚零售集团衣恋旗下的盖世威K·SWISS和帕拉丁Palladium,切入时尚运动领域;再与Wolverine Group签订合资协议,成立合资公司成为后者旗下品牌索康尼Saucony和迈乐Merrell在中国市场的代理商。
2022年起,特步逐步将品牌战略聚焦到“跑步”品类。2024年,特步彻底剥离盖世威和帕拉丁,且完成对索康尼、迈乐的收购,进一步聚焦“跑步”,成果也是明显的。
361度则主要走“薄利多销”的性价比和下沉路线。根据最新业绩报告,2025年上半年,361度成人鞋类产品和儿童鞋类产品已出售总件数同比增长7.1%和25.8%,平均批发售价仅上涨5.2%和1.5%。
反映到财报,361度已连续4个完整年度实现双位数营收增长。
共2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