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报披露,上述项目现时处于中期阶段,地块五海口国际免税城已于2022年10月28日开业运营,地块二(悦领湾项目)、地块三(悦斓庭项目)已完工并推进产品销售,地块一完成各专项工程收尾施工,地块四完成酒店主体结构封顶。
三亚国际免税城一期2号地项目,自投建以来已累计投入资金18.46亿元,2024年投入资金9.11亿元。项目截至目前产生收益3.12亿元。
与海口国际免税城一样,三亚国际免税城一期2号地项目处于中期阶段,其中商业部分三亚国际免税城C区已于2023年12月28日开业运营,酒店部分实现英迪格酒店主体结构封顶。
尽管不断追加投资,中国中免在海南面临的竞争也越来越大。目前海南离岛免税经营主体共6家,离岛免税店已增至12家,免税品牌数量进一步增加。分析认为,海南离岛免税的竞争在自由贸易区建成后还会进一步加剧。而且,随着这几年跨境电商、海淘的发展,海南免税竞争力正在下滑。
不过,如果看海口海关2025年春节期间的数据,2025年1-2月海南离岛免税销售额84.1亿元,同比下降13.3%,购物人次为109.7万,同比下降28.5%,人均购物金额7663.4元。显示销售额同比降幅有所收窄,同时人均购物金额实现同比回升。海南离岛免税销售大市有所改善,这对中国中免来说是个好消息。
渠道开拓
相比焦灼的海南区域,中国中免其他业务板块,例如口岸免税和市内免税情况要好不少。
虽然中国中免没有披露这些业务的具体营收情况,但如果看财报中“主营业务分地区情况”一项,中国中免2024年在上海地区实现了160.35亿元营业收入,营业收入同比下滑10.02%,降幅比海南地区低。同期,毛利率25.8%,同比增长2个百分点。
这160.35亿元收入,大部分来自中国中免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虹桥国际机场的免税店。
2024年,受益于免签国家范围扩大、过境免签政策优化以及国际客运航班量增加,上海机场2024年全年进出港航班量80.3万架次,同比增长15%,旅客吞吐量超1.24亿人次,同比增长29%,创下历史新高。
客流量大,自然逛免税店的客人就更多,但中国中免的口岸免税业务的盈利能力依旧不强。
2023年,中国中免推动与北京(含首都国际机场、大兴国际机场)、上海两地机场租金协议优化。但2024年销售费用中,租赁费仍达到42.4亿元,同比下滑仅1%左右。
不过,在海南离岛免税承压的大前提下,口岸免税变成中国中免不得不开拓的增长渠道。
据披露,2024年该公司就中标了广州白云国际机场T1航站楼出境免税店、昆明长水国际机场出境免税店等10个机场及口岸免税项目经营权。
市内免税电是中国中免接下来另一条可能的增长线。
2024年8月,财政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五部委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完善市内免税店政策的通知》。新政明确,北京、上海等13家外汇商品免税店3个月内转型为市内免税店,广州、成都等8个城市则各设立1家市内免税店。
与口岸免税店相比,市内免税店空间更大、产品种类更多,购物时间和自由度上更为充裕,便利性强、自由度高、不受地理位置限制,且额度上不设限制,也更有利于旅客购买服饰、箱包、珠宝等非标商品。
市内免税店的发展对免税市场而言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中免不可能错过这个机会。
截至目前,中国中免已完成北京、上海、三亚、大连、青岛、哈尔滨6家经营协议签署并实现大连市内免税店焕新开业,同时中标了广州、深圳、西安、福州、成都、天津6家新增城市市内免税店经营权。
无论从门店数量还是分布城市上看,中国中免基本已成为本次市内免税市场的最大受益者。
最后,考虑到国内中高端消费市场仍然未有特别明显的起色,中国中免也在向境外寻找机会。2024年,中国中免就实现了新加坡樟宜机场精品店、香港国际机场精品店、日本东京银座珠宝类品牌免税专柜以及斯里兰卡免税店开业,另外中标了“爱达·魔都”号邮轮的免税店经营权。
来源:观点网 刘子栋 共2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