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顾客不敢再吃:“天塌了,我最爱的黄焖鸡”
“昨天刚吃的,我真的破防了”
“天塌了,我最爱的黄焖鸡,以后怎么敢再点”
“我想多活几年,太恶心了,不吃了不吃了”
“不是不吃他家,是全部品牌我觉得都不干净,除非给我厨房直播”
……
报道一出,就引来了网友们如潮的评论。
很多顾客表示,对所有黄焖鸡米饭餐厅都心生畏惧,品牌门店都这样,何况小店。


一颗老鼠屎,或能毁掉整个品类
餐饮从业要守得住“底线”
食品安全问题对餐饮企业来说一直是每家餐饮企业绷最紧的一根神经,稍有风吹草动,就会波及整个企业的生死存亡。
而315期间,每一家餐饮品牌的神经都非常紧绷。
害怕被恶意卧底,被曝出乱象,但此次事件被曝,我们看到了很多“超越了底线和红线”的越界问题。
小店加盟食安问题的“失控”,其实是长久以来埋下的雷。
忽视监管、运营,只管生不管养,注定会被这个暗藏已久的隐患所反噬。
1、小店“加盟”乱象一直“埋雷”:“只管生,不管养”
杨铭宇黄焖鸡米饭创立于2011年,目前已经是一个14年的品牌,已经在全国多个省市开出2700多家门店。
而这也不是其第一次被曝出食安乱象,2024年7月,成都“死老鼠”事件,成都一门店被曝外卖中出现整只腐烂死老鼠,市场监管部门介入后涉事门店停业整顿,总部启动全国自查?。
时隔仅两个月,2024年9月,郑州集体食物中毒事件,某公司员工食用品牌外卖后半数出现食物中毒症状,经调查确认为门店卫生问题引发,成为品牌首次大规模食安危机?。
而事件发生不到半年,如今,又被曝出加盟店食安乱象。
杨铭宇黄焖鸡的食安暴雷,折射出中国餐饮加盟市场积弊已久的顽疾。
部分品牌加盟店,只管生不管养,品牌方将加盟商视为“提款机”而非“合伙人”,很多小店加盟模式,总部不重视监管、运营,不愿意在监管这投入,不爱护自己品牌。
从记者暗访细节可见端倪:总部规定的巡查机制流于形式,加盟店私上非标产品竟能长期存在;健康证查验、隔夜食材报废等基础食安流程全面失守。
这并非个案,某第三方食安审计机构数据显示,2023年餐饮加盟门店食安违规率高达32%,是直营体系的4.6倍。
品牌方往往将责任推给个别加盟商,却选择性忽视加盟合同中的监管条款多停留在纸面。
而加盟都是夫妻小店,为了节约成本,就会想方设法规避“支出”,用食安来换利润。
2、品类信任崩塌:一颗老鼠屎,导致从品牌危机到行业灾难
事件发生到现在,已在社交媒体发酵:“以后看见‘鸡’字都害怕、小店快餐是不是都不干净”。
这种恐慌情绪背后,是会导致整个黄焖鸡的“品类株连效应”。
当某个品类头部品牌失守,顾客会本能质疑整个品类的安全性。
某明星火锅品牌的回收油丑闻,让川渝火锅品类客流量连续三个月下跌15%;还有“鸭肠”暴雷,让整个川渝火锅又陷“危机”。
此次黄焖鸡事件,毁掉的不仅仅是一个14年的品牌,更是对本就利润微薄的黄焖鸡快餐品类造成“重创”。
3、危机中的转机:一批重视食材、守住底线的“品牌”,或能趁势而起
但危机中往往都暗藏新机会。
黄焖鸡是国民快餐大品类,品类基础稳固,也有着一批忠实的客群。
人们对品类需求没有变,只是急需一批重视食材新鲜、后厨干净、操作安心、食安全链条放心的品牌。
而这也是餐饮人的新机会,正如“良币驱逐劣币”,那些建立全程食安管理体系、敢用成本换透明的品牌,正迎来重塑市场格局的战略机遇。
总结:
每年一到315,餐饮人都心惊胆战、诚惶诚恐、严阵以待,审视自己,怕自己的餐厅被卧底、或者有问题曝光。
但无疑每年的315,都成为了促进餐饮行业食品安全提升的关键一环。
对于餐饮业来说,食安问题任重道远。
正如业内投资人所说:“当消费者开始用放大镜审视后厨,所有伪规模化的泡沫都会被戳破,这才是餐饮真正的价值回归。”
小店加盟乱象埋下的“雷”,正在向所有餐饮人敲响警钟。
而真正重视食安管理、敢用成本换透明的品牌,无疑也会在这场价值重构中赢得未来。
来源:职业餐饮网 旖旎
共2页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