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本地生活的蛋糕,到底还有几块
随着京东外卖的高调入场,最近本地生活领域可谓好戏连连。
而在此之前,本地生活领域早已进入群雄逐鹿的时代。
2024年,几乎所有叫得上号的互联网大厂都已涌入本地生活赛道。面对美团、饿了么这两位称霸多年的前辈,后起之秀们摩拳擦掌,试图寻找新的增量。
其中,抖音的本地生活业务可谓突飞猛进,从2021年起,它仅用两年时间便实现了从零到超3000亿元销售额的飞跃,这一成绩已接近美团到店业务销售额的一半。
不过,相比于到店餐饮、到店综合等方面的持续渗透,抖音的酒旅服务推进相对缓慢,仍然处于“爬坡”阶段。
而美团的霸主地位依旧无人撼动,以超高的市场占有率傲视群雄。
近期,美团在提升商家体验,通过优化算法、购买社保等措施保护骑手权益的同时,还加速全球化进程,并重点加码AI科技,投资机器人等。
另一巨头饿了么也坚持在未来三年走稳“1+2”的长期战略。从阿里最新公布的财报来看,本地生活集团亏损同比大幅收窄71%,有望实现全面盈利。

阿里财报截图
可以预见,2025年的本地生活市场,竞争只会更加激烈。
那么,为何这些巨头会集体扎堆本地生活?本地生活的蛋糕又还有余量吗?
首先,必须肯定的一点是,本地生活市场增量仍在。
艾瑞咨询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预计到2025年,国内本地生活服务市场规模或将增至35.3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2.6%。
随着线上餐饮、线上团购等场景的拓宽,本地生活服务的线上渗透率也将大幅增长,预计到2025年将增至30.8%。
其中,下沉市场的巨大潜力更是尚待深入挖掘,到店业务的增长空间也很显著。
在线上红利逐渐见顶的情况下,巨头们当然不会放过它。
其次,本地生活是用户每日接触的高频场景,可以显著提升平台活跃度与用户粘性,缓解用户增长过缓的问题。
目前,各大平台基本已经布局多元化业态,而本地生活可以与电商、直播、私域等形成协同效应,构建起全域生态的闭环,为平台带来更有效的商业转化与更加可持续的发展。
最后,交易佣金和商家服务费也是一个不可小觑的增长点,对于已经积累了大量用户的互联网巨头们来说,本地生活业务不失为一个流量变现的好出口。
当然,想要在本地生活领域站稳脚跟并不简单,甚至不少平台都曾折戟沉沙。
一方面,巨头们的涌入使赛道愈发拥挤,入局的门槛也在不断提高。另一方面,平台在实际运营中需要应对多重挑战,如基础设施、配送体系、履约能力、用户心智、标准化运营等。
综合来看,只有兼具资本、韧性与创新的玩家,方能打赢这场持久战。
来源:电商派Pro 杨子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