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寞的“前网红赛道”
全国热卤连锁梦碎了?
与“曹氏鸭脖”爆红相对的是,“新式热卤”这个前网红赛道的落寞。
自从2021年来,新式热卤品牌的融资几乎从互联网上消失了,这与餐饮行业对资本的吸引力减弱有关,也和热卤品牌的发展有关。
至少当前,热卤品牌依然是区域属性更强,开店也是围绕大本营省市,对品牌来说这样做更稳定、也更具有消费基础,但并未展现出足够的成长性,以及全国连锁的可能。
曾在2021年喊出未来三年预设2000店目标的盛香亭,如今大约也只有300多家,绝大多数门店位于湖南和广东;研卤堂门店聚集于湖南大本营,13个省市只有1家门店;热卤食光的门店仍以上海江苏居多……
做连锁餐饮,至少是要具备高频、刚需和性价比,这三个要素运用在新式热卤身上,并不完全合适。传统热卤主要以街边店为主,小店居多,即买即走,佐餐属性更强。但新式热卤品牌大多数位于商场,营业时间有限制、面向的人群更窄、小吃属性更强,刚需属性更弱,物业成本也让价格居高不下。
今年许多餐饮品牌通过“大降价”手段降低姿态,招揽人心,8.8元、9.9元、各种平价套餐让顾客吃饱、吃好。但作为“轻餐饮”的新式热卤,20元的定价都无法做到顾客心目中的性价比,无法得到更好复购率和更多回头客。
咖啡、茶饮、炸物、卤味是餐饮四大万店赛道,但卤味中似乎不包含新式热卤品牌。
求新求变
热卤赛道仍有很多机会
据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发稿前,经营“热卤”的在业/存续的注册企业大约4500家,成立时间在两年以内的企业就有3335家,2023年1-9月份有2300家,热卤品牌门店在持续增长中。
即使已经鲜有人关注,然新式热卤味仍然创新升级,不断创造更多可能性。从新式热卤小店,到小火锅、小酒馆模式。
近日,内参君发现北京一家开在居民区的“老长沙热卤小酒馆”,热卤小吃搭配小酒儿,与现在的季节刚好映衬,正所谓“热卤配酒,越喝越有”。门店面积很小,菜单构成简单,主打长沙热卤小吃集合,主食和啤酒饮品等,温馨的装修风格倒是抓住了顾客,满满烟火气息。
长沙的盛香亭早已试水新模式,转转热卤新模型看上去更直接对标自转小火锅,目前大约开出十多家门店。相比此前门店,这种模式减少上菜环节,节省人工成本,当然菜品升级和锅底增加,相对应的提升了人均价格。
从产品上也有两个方向的变化。
第一个是更加的快餐和刚需化,考虑到产品线丰富度和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上,采用热卤+粉面饭是最基础和最常见的搭配,从小吃、轻正餐转向快餐,增加用餐场景,覆盖更多消费群体,为门店引流增量。
热卤和粉面其实也在双向奔赴。吉野家餐厅今年上新了热卤杯,从而延长下午茶场景。永和大王的香上香热卤,也受到消费者好评。
第二是食材向鸭货靠拢。鸡爪、鸭脖、猪蹄到各种素菜应有尽有,可以说是“万物皆可卤”。但正因如此,每个热卤店反而没有特别优势。相对来说聚焦和深耕一类热卤产品,机会还是有的。
鸭货的供应链方面已经相对完善,在市场认知和供应链层面具有优势。而且从绝味和周黑鸭的上半年财报看,前者实现净利润同比增加145.55%,后者净利同比增长453.6%的数据,证明鸭品类依然有更大空间。
结语
热卤品牌,是餐饮人的一次大胆创新和尝试,因为只有拥抱变化才能推陈出新。
所以,部分热卤品牌选在商场开店,是希望快速建立顾客品牌认知和扩影响力,诚然有的品牌确实达到此目标,并且在各自区域市场中经营。
在餐饮品牌们纷纷选择“下沉”,下沉到社区、传统的商业街时,新式热卤也需要重新打磨模型,以更加灵活的方式布局市场,在能够和消费者产生大量互动和粘度的区域开店。
“曹氏鸭脖”们出圈,也在为行业呈现出一种可能:热卤可以找到自己独特的价值点、记忆点,以更接地气的形式的方式发展,并获得消费者的青睐。
来源:餐饮老板内参 内参君 共2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