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是在问,“餐饮如何创新?”“怎么能吸引年轻的客群?”……
或许西式快餐巨头的这个“自习室”案例,给了餐饮人一些新启迪。
1、从顾客消费需求“深挖”,把“民选”自习室的“别称”坐实
对于大部分90后消费者来说,麦当劳就是“自习室”的“高替”,童年记忆中,小伙伴们一下课或者暑假,就会聚集在肯德基、麦当劳一起写作业。
因为营业时间长,店员不赶人,有空调,有厕所,很多学生党都喜欢去那边学习。
加之时下,不少大学生因为就业难选择考研,读研之后又热衷考公、考编,引发了“考试”热潮。
据数据显示,考研报名人数连年攀升,2023年全国报考人数为474万,7年翻了一倍还多;国考更是创下十年新高,2023年度国考总报名人数近260万,同比增长22.4%,这还是在2022年涨幅为34.7%的基础上。
热潮之下,走出校门的学生对自习室的需求也不断攀升,但是实惠、靠谱的自习室并不多。
免费的图书馆从开门前一小时就要大排长龙,甚至有人因占座产生矛盾;花钱去专门的自习室,收费很贵,一小时15元还是均价,没赚钱就要倒搭,也不是心中“良选”。
麦当劳这样的西式快餐厅,就成了很多人心中的最佳自习室。
当麦当劳洞察了自己品牌消费群体日益高涨的“自习”需求,主动抓住这个增值“服务”点进行创新,宣布正式开了“自习室”供顾客学习。
满足用户刚需的同时,绑定自习室新场景,从而获得顾客的好感,促进消费的同时,还增添了用户粘性。
2、创造新的麦、肯等西式快餐的“第三空间”
说到“第三空间”,人们会自动和“星巴克”联系在一起。
没错,星巴克创始人舒尔茨灵活运用了这一概念,将星巴克打造成了全球标杆性的咖啡连锁企业,让星巴克成为了家和工作之外的一个社交空间。
而随着近几年中国餐饮的发展,众多头部餐企都在试图将餐厅和“第三空间”做一定的联系,比如新式茶馆、咖啡厅、下午茶餐厅。
如今的第三空间显然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人与人的社交,还有商务洽谈、办公自习等新需求。
单自习这一项,就在这几年创造了一个新风口“付费自习室”。
而当麦当劳如今把自习室设为门店的一个长期固定区域,慢慢让顾客尝试和习惯于自习室的场景。
随着考研、考公、考博等人群越来越多,需求之下,或许麦、肯等西式快餐会成为顾客心中的新“第三空间”也说不定。
3、围绕“用户价值”去做迭代,增强品牌与顾客粘性
麦当劳这一动作讨巧的地方在于,首次从官方层面“官宣”了“自习服务”,将民选自习室的称呼“坐实”。
以往有需求的顾客或许也会去麦当劳自习,但是“名不正言不顺”,甚至会因害怕餐厅拒绝而畏惧进店。
如今自己“官宣”,在没有额外付出人工、房租等成本的前提下,反倒是依靠庞大的用户基础,口口相传,实现口碑与空间运营效率的双赢。
不仅顺应市场需求,还提供了一个能够增长的可能,进一步刺激和维护门店客流量比较低时的业绩和人气。
这种围绕用户价值去做的迭代创新动作,不仅消耗的资源少,还真正实现了品牌与顾客粘性的提升,甚至未来营收的增长。
总结:
永不停歇的“顾客价值”创新,是餐饮营销的永恒主题。
顾客对品牌的忠诚度,都是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
麦当劳的这一动作看似“很小”,却成为了品牌与顾客之间强有力的“纽带”。
这也许,胜过重金之下的千百次“营销”。
因为想顾客所想,为顾客解决新的所需,顾客的口碑就是餐企最好的“传播”工具。
来源:职业餐饮网 旖旎
共2页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