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无论是京东到家,还是美团,两种模式要达成的核心目的是一致的,那就是坚守“成本、效率和体验”的零售本质,满足消费者和商家供需两端的新要求。
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平台来说,绝对不能与品牌商和实体门店争抢利润,而是应该重构需求与供应体系,寻找品牌、平台、零售商的利益交叉点。
对于京东来说,要想实现消费者、商家、平台三方获益,平台要赚做服务的钱,而不是卖货的钱。
典型例子是,京东到家自主研发的海博系统,这个系统集成了履约优化、商品管理、会员运营、营销活动和数字看板五大模块能力。
通过技术的有效运用,正在有效解决零售商全渠道经营中的运营效率和履约效率两大难题,帮助实体零售商提升运营效率。截至2022年12月底,海博系统已覆盖9200多家零售门店,服务品类从商超、便利店拓展至母婴、宠物。

有趣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京东作为自营商家的属性越来越弱,我们甚至可以看到,在专注服务、供给重构的过程中,京东会把线上的自营订单,分享给履约时效更强的线下零售商直接送达消费者。
目前来看,在两种模式之争中,京东已经展现出相应的竞争优势:全品类电商供应链、大规模的实体商家群体。
这次京东到家周年庆中,几乎全品类门店都参与其中,在京东App中凡是带有“小时购”标识,可1小时送到家的商品,不止有消费者日常生活高频需求的生鲜快消品类,还出现了手机数码、家电家装、个护美妆、酒水鲜花等涵盖了消费者所需的全部商品品类。
更重要的是京东与越来越多的实体商家积极合作。即时零售的出现有效地为本地商户打破了这三大局限,带来了销售的提升。
基于此,京东即时零售提出了一个全新目标:“百万门店上京东”。
未来,京东将在广州、成都、深圳等全国百余城市开展,助力更多区域性品牌和实体商家拥抱即时零售万亿市场。并通过线上线下深度链接,携手品牌商家为消费者提供丰富的商品、和“小时内到家”的即时购物体验,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版”便民生活圈。
可以说,现在即时零售成为未来几年电商行业确定性增长的赛道,而行业对本地实体商家的争夺,还在进行中。
小时达成了电商竞争关键
在火热的即时零售赛道中,京东、美团的声量最大,但除了这两个头部玩家之外,越来越多巨头,开始重视本地零售、小时达的重要性。
最典型的是淘宝天猫。
前几天,淘宝天猫宣布拆分重组,最大的变化就是将原本分散的本地零售业务集合在一起,同时在集团内的战略地位也提高到了与淘宝、天猫并列的席位。
而在此之前,淘宝网已经新增“小时达”服务规范,天猫供应链也为商家新增了同城配送发货方式,可以自由选择由蜂鸟即配、顺丰同城、闪送、UU跑腿等即时配送平台提供相关服务。
可以说,对于即时零售,大淘宝势在必得。
还有抖音,今年1月,抖音超市业务在抖音APP内正式开门迎客,全国各地用户可以在抖音内进行线上超市的购物体验。
而在抖音超市里,主要提供次日达和“小时达”两类服务,这两大种类,和天猫超市、京东到家进入同一条赛道。
随着巨头们的接连入局,行业的竞争焦点,也从之前的差异化路径发展,逐渐走向全面竞争。
在众多要素中,用户体验、商家增长效率、完整供应链,成为行业竞争的三大核心,同时这也是即时零售未来增长的关键。
随着消费需求的变化,越来越多消费者期望获得更快、更好的收获体验。
在京东到家最新发布的即时消费场景五大趋势中,最关键的趋势是“现在就要”,即时消费逐渐走向全客群、全地域、全品类、全天候。
在消费需求的进化下,天猫超市也跟着提速,最新上线半日达服务,满足更好的消费体验。
除了消费体验的根本要求外,即时零售的另一大竞争点是商家和增长效率。
一直以来,电商和实体渠道都处于割裂状态,即时零售成了连接二者之间的有效桥梁,实现“线上线下一盘货”。
但是在打通供应链渠道的同时,如何真正做到商家经营增长,实现选品、选址、库存、履约适配、门店运营的高效协同,是核心难题。
千万不能让即时零售演变为一个普普通的销售渠道,而是要切实增加商家经营效率。
而要想达成消费体验和商家增长效率的难题,仅搭配上本地配送团队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对背后的完整供应链体系进行全面重构。
其中既要有数字化技术的落地,更要实现数字系统和有效运营结合起来,跳出单纯的流量思维,持续补足本地实体店在数字零售上的短板。
综合来看,从2015年,京东到家上线以来,即时零售的竞争已经超过8年时间。
在消费者对即时零售的高效服务追求下,整个即时零售乃至电商行业都进行了翻天覆地般的改变。
对于行业竞争的各家巨头来说,仅依靠配送能力、价格补贴、商家争夺中的一两个招式,很难赢得市场。
未来的即时零售市场考验的是全品类、全场景下的消费者体验、商家经营、供应链效率。究竟谁会率先脱颖而出,我们拭目以待。
来源:电商报Pro 老电
共2页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