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位测评人士的话来说,“一款智能跳绳,突破场地限制,随时运动,随时健康,连接智能App,一切尽在掌握”。
正是在推进跳绳智能化、高端化的过程中,智能跳绳、无绳跳绳、跳绳垫等高客单价的产品,成为这个市场的“宠儿”。
具体来说,Keep推出天猫精灵合作款跳绳,可以上传数据、唤醒课程;迪卡侬、李宁、361°等推出的无绳跳绳,把方便、不占场地等特点发挥到极致;对于在客厅跳绳可能引发噪音等问题,英国健身品牌yottoy推出隔音减震跳绳垫,为消费者在客厅跳绳提供了更多可能。
相比于普通跳绳几元、十几元的售价,这些知名品牌的产品往往能够达到中小商家产品价格的几倍乃至十多倍。
这之中,Keep堪称跳绳高端化的“弄潮儿”。
在产品方面,Keep推出的跳绳可以实现精准计数、App互联、数据同步,有绳、无绳自由切换,单件售价最高达到149元。
在营销方面,Keep比其他品牌更注重运用社交流量。
新零售商业评论了解到,“跳绳”这个话题在抖音的总播放量达到88.2亿次,形成一个巨大的流量池,当网友在抖音搜索“跳绳”时,Keep跳绳相关产品被显示在前列。同样,在Z世代扎堆的小红书上,Keep相关产品也被显示在前列。
如果说Keep靠产品和营销大力争夺跳绳高端市场,那么,Adidas就是靠品牌影响力直接“收割”。
之所以说是“直接”,是因为Adidas推出的跳绳并不智能,仅仅可以选择多款颜色、调节绳子长度,智能计数、App互联等一概缺位。
这样一款跳绳,Adidas官方旗舰店售价高达169元,一些已经入手的买家吐槽说“没有计数功能有点遗憾”“价格小贵”“169元不是很值”等。
虽然,跳绳带给Adidas的营收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这种单纯用品牌赚取高溢价的做法,为其他有志于深耕这块市场的品牌商家留下了更多空间。
产业加速重塑
尽管跳绳加快走向智能化、高端化,但媒体分析认为,从整个跳绳产业的表现来看,智能跳绳等高端产品并未成为主流,培育市场还需要一定的过程。
事实也是如此,从电商平台的月销数据看,不少没有智能化的跳绳,以性价比为主要卖点,动辄月销5万+、10万+,比高端产品的销量高很多。
举个例子,一款小学生/儿童专用跳绳,有39元、59元两个价位,凸显“不打结”等卖点,月销达到10万+,而Keep一款同样可用于“男女中考学生考试训练”,还能无绳、有绳自由切换的跳绳,月销只有1万+,差别之大不言自明。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随着“互联网+”的渗透、全面健身需求和体育消费需求的释放,体育健身用品的智能化仍是大势所趋。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体育用品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预测,2017~2022年体育用品行业销售额增速将达到15%左右,至2022年该行业销售额将超过3400亿元人民币,其中智能化产品将成为体育用品销售暴增的最大增长点。
这正是李宁、361°、Keep等国内知名品牌加大力度,积极推进跳绳产品智能化的根本原因所在。
新零售商业评论认为,这些国产品牌的入局,将大大发挥其品牌影响力,如果能进一步拓展跳绳市场,充分挖掘、承接高端跳绳的消费潜力,是有可能催生出高端跳绳品牌的。
对于这一态势,敏锐的中小商家已经改变“打法”。
据电商媒体报道,有些入局较早的商家不再将拼价格、拼销量作为“主战线”,在完成流量的积蓄后,他们专注于品牌和设计能力的打造。
一位将售价不到20元的无绳跳绳售出8万件的商家直言:“一旦市场有新的爆款出现,团队的设计人员必须拿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来改变战局。”
不难看出,在智能化趋势下,原本“土味”的跳绳产业正在加速重塑,李宁、361°、Keep等品牌努力进击,中小商家则嗅觉灵敏、行动迅速,未来谁能吃下最大份额,登顶跳绳产业,仍是待解之谜。
参考资料:
1.《女人和孩子又带火一个市场!订单猛增396%,有商家单品卖出300万条》,天下网商
2.《“跳绳焦虑”:当孩子不会跳绳成为大人的难题》,每日人物
3.《风口上的跳绳:中小学体育的减负加减法》,21世纪经济报道
4.《港股体育用品龙头股表现抢眼 行业智能化转型趋势凸显》,中国证券报
来源:新零售商业评论 响马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跳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