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国内的知识产权保护,还需要申请PCT(Patent Cooperation Treaty)专利保护,根据PCT的规定,专利申请人可以通过PCT途径递交国际专利申请,向多个国家申请专利。
日本的葡萄品种“阳光玫瑰”就是前车之鉴。这个品种当时在日本申请了专利保护,但未申请PCT专利保护,在阳光玫瑰被引进到国内之后,不少果农都开始种植阳光玫瑰,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阳光玫瑰种植面积已达80万亩。
新品种培育往往要花费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如果科研成果得不到保护,无疑将对研发人员造成巨大打击。
2020年5月,张才喜带领的课题组培育出了“丽晶”和“锦晶”两个车厘子新品种,但直到今天消费者还无法吃到它们。
季鸣解释道:“培育出来的新品种称为母本,我们会尽可能让母本多发枝条,然后把枝条剪下来嫁接到新的砧木上,进行大面积扩种。从育苗到树苗成熟最起码也要三年时间,才能让新品种少量流入市场。”
季鸣的公司在海宁在有着一片70亩的车厘子种植基地,其中20亩专门用作新品种培育,剩下的主要用于车厘子的种植。
据了解,今年该基地产出车厘子约18000斤,预计明年产量会达到5万斤,后年将进入丰产期产量达到10万斤以上,亩产效益在10万元以上。
季鸣表示:“由于目前车厘子的产量还远远没有达到我们的预期,所以我们会将树苗免费发放给周边对种植车厘子感兴趣的村民,还会提供栽培技术,等果实成熟时由我们统一包装销售,以这种形式带动周边经济。”目前,已经有20多个村民加入了季鸣的种植队伍。
季鸣的种植基地有一些固定的销售渠道,每年这些渠道商会向基地预定一定量的车厘子,再加上基地每年都会举办采摘节,公司+农户的形式带动周边经济发展,直接面向消费者推广新品种的同时也带动了一部分的销量。
“其实每一年车厘子上市前,差不多就有一半的产量被预定了,剩下的基本半个月内就能卖光。” 季鸣告诉新零售商业评论。
除了在基地举办采摘节,季鸣他们也会利用社交媒体和短视频平台做推广。事实上,在水果新品种从1到N的过程中,美食测评主播们的力量不容小觑。
03
万事俱备
吾大强称自己是全平台型创作者,在快手的粉丝量已经达到160多万。
之前,吾大强测评的美食五花八门,什么品类都有。“后来我发现,网红水果视频的评论以及粉丝反馈要明显高于其他食品的,就调整方向尽量多做一些关于水果的测评视频。”
在购买了很多水果做评测之后,吾大强发现,目前水果行业的品牌化程度仍比较低。“虽然,从电商渠道购买的大部分水果都还不错,但能说得出品牌的水果还是太少了,很多都还是以产地为卖点。”
在吾大强看来,从前端培育、种植,到后端的销售、市场推广,如今整个水果产业链的发展已经相当成熟了,如果能做成品牌,无疑更有利于水果的市场推广和销售。“感觉如今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一直以来,品牌化都是水果甚至是整个农产品行业面临的一大难题。但也不乏成功的案例。
比如辽宁丹东的“九九草莓”。1999年从日本引入中国,丹东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使得九九草莓已经上市便广受好评。
一位丹东果园的工作人员告诉新零售商业评论:“九九草莓的知名度打响之后,每年都是供不应求的状态,一到草莓成熟时,各路经销商就都来了,我们现在根本不愁卖。”
季鸣也想把自己的车厘子打造成品牌。在他看来,光有品质还不够,食品安全也同样重要。
“消费者去超市或者水果店,店家通常不会主动告诉他们,这些水果是什么品种、获得过什么奖项。”但如果有品牌,通过一系列品牌建设就能占据消费者心智,一提到品牌,他们就自然会联想到过硬的品质、有保障的安全性,等等。
季鸣告诉新零售商业评论,他们出售的车厘子在包装上印有二维码,消费者扫码后就能看到水果的品种、用过的肥料或农药,以及食品安全检测结果。“我们是想通过这些方式在消费者心中建立起有品质保障的品牌形象。”
水果品牌化是不可阻挡的趋势,只是创建品牌是个系统工程,如同新水果品种的科研培育一样,需要耐心与毅力。
采访中,张才喜回忆,小时候很少吃水果,要是能吃到一颗哪怕是酸涩的水果,“都开心得像过年一样”。
后来,从事水果新品种培育工作后,他已经尝过几百种车厘子,“现在一般的水果我基本都不吃了,已经有点麻木了。”
在新零售商业评论看来,这段有些“凡尔赛”的表述,恰恰是坚持长期主义的最好印证。
水果新品种的培育,前期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做科研,培育成功后至少还需要三五年时间的种植栽培才能使果实最终流入市场。
其中不仅要经受住气候、温度等自然条件的影响,而且也需要科研人员、种植基地、农户、经销渠道,甚至是资本方的极大耐心。
张才喜告诉新零售商业评论:“我碰到过很多资本方,通常我都会跟他们说一句话——可以做,但一定要摆正心态。”
来源:新零售商业评论 王梓旭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