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火锅圈并不太平!
  一边是头部火锅企业表现低迷;
  先有呷哺呷哺营收净利双降,内部城池接连失火,上演内斗大戏;
  后有海底捞四个月市值蒸发2400亿元,其创始人张勇也只能无奈表示:“我对趋势判断失误……”
  一边则是某明星开火锅店,开出几百家门店,却因“割韭菜”的新闻频频上热搜
  ……
  再加上,小吃、茶饮、热卤、拌面、中式点心最近都有斩获融资,而唯独老大哥火锅“稳如泰山”。
  作为餐饮行业第一大品类的“火锅”,场面一度尴尬。
  难道火锅真的失速了吗?
  真实的经营情况又是如何?
  我们又该如何慎选加盟品牌?
  近日,我们进行了一场特别的采访,和三位有着十几年火锅经验的餐饮老兵们进行了一场对话。
  火锅真的失速了吗?
  “牛油成本上升了20%”
  “头部火锅企业增长遭遇滑铁卢”
  ……
  火锅真的失速了吗?
  在这个问题上,一位叫做苏小强的火锅行业老兵则持反对意见,他2005年进入餐饮行业,从基层做起,2015年9月加入小龙坎,成为公司最年轻的总经理,见证了行业发展,今年他又成为了火锅黑马楠火锅安徽地区的合伙人。
  他说:“我一直坚持一个观点,餐饮行业是为数不多的朝阳行业,因为中国的菜系文化、饮食文化是十分庞大的,可挖掘和细分的点实在太多。
  而火锅,也一定是持续增长的,不是因为同质化、竞争激烈,这个市场就不能做了。
  其次,就本身味型来说,辣不仅是一种味型,更是一种痛觉,对人进行生理刺激,引起亢奋,所以大盘是稳健的,其实不只是火锅,各个餐饮业态都进入了微利时代,但火锅行业确实有4个难点是我观察到的,需要我们所有火锅人一起攻克。
  1、选址难,商超被大品牌长期霸占
  现在,各大商超的招商总监说起火锅都会感到头疼,因为他们心里清楚,在正餐里火锅是最容易吸引客流,最容易和年轻人走在一起的品类。
  可一个商场,就那么两三层餐饮区啊,两三层的有限位置,还要给海底捞、呷哺呷哺、巴奴一类头部品牌,分流严重,好的位置很难宠幸到中小玩家。
  作为后进入者,在商超里想要分得一杯羹,实在太难。
  2、专业化人才缺失,单店抗打能力弱
  很多想要开火锅店的人,都会觉得火锅标准化程度高,很容易去做,可是别忘记了有一句话说的好“胜在经营,败在管理”。
  标准化程度高,不等于好做,也不等于不需要专业的人运作。
  这些年,据我观察,一个品牌再强势,品牌声量再高,也只能帮助我们门店解决2-3个月品牌信任问题,3个月过后如何持续,考验的还是运营功力。
  品牌只能解决引流信任成本问题,后期的运营、产品、营销都要单店老板自己去解决,专业化人才缺失,是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3、90%火锅老板并不会算账
  餐饮行业“孕妇效应”明显,餐饮老板们特别爱学习,是各行各业开大会、培训最旺的业态,仅次于美业。
  可是爱学习并不等于会学习。
  很多餐饮老板,连盈亏平衡都搞不清楚,选址成本控制在多少合适也不清楚,自己家的人力成本是多少还不清楚。
  拿我自己来做火锅店来说,我的选址成本会控制在10%,也就是假设我的门店是300平、月营收100万,那么我的房租加物业成本如果一旦高于10万,我就不签了。
  当然,如果是做品牌具有口岸战略,那就另当别论,是另外一个选址出发逻辑。
  还有我们的人力成本,现在行业普遍数值是在15%—18%之间,可很多餐饮老板只算了工资成本,并没有把员工餐、福利都算进去,事实上,只要是因为人产生的支出我们都要算。
  每家企业都要在自己的支出项里,有一个成本红线。
  4、无底线让利,营销陷入虚假的繁荣
  “排队多,就赚钱吗?”
  “发代金券,就是成功营销吗?”
  ……
  不知道何时,我们很多餐饮老板把营销等同于送代金券、打折,结果就陷入了越低价,越不赚钱,越不赚钱越低价的怪圈。
  同样入行十年,楠火锅陕西、河南两地区合伙人李洪峰也表示:“现代的餐饮营销,很多人理解的不深的话,就会认为是打折,6折、5折、3.8折……
  这哪里是营销啊?这就是在拼低价啊,就是无底线的让利啊!”
  因低价所带来的短暂火爆,是虚假的繁荣。
  火锅迎流量时代,
  它用抖音20亿+曝光,400平店日营收10万!
  创新理论之父熊彼特说过这样一句名言:“无论你把多少辆马车连续相加,也带不来一辆火车。”
  今天,各行各业的增长都遇到了瓶颈,甚至包括移动互联网的增长,放眼到餐饮行业里,也很难出现颠覆性增长的企业。
  而火锅行业最为突出,这个公认的领头羊, 也一度陷入了沉思。
  到底该如何营销,如何让自己的生命周期更长呢?
共2页 [1] [2] 下一页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火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