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包装化,正成为瓶装饮料的新趋势。无论是在夏天还是在容易长肉的冬天,“健康”都是消费者越来越重视的诉求,除了更倾向于选购0糖0卡的健康饮品,“少喝一口”也是大势所趋。
而从商家角度来看,小包装饮料也能提高毛利率——单位小包装饮料的价格,比同口味大包装更高。
更何况,便利店暖饮柜容量有限,要想占据一席之地,可是得缴纳“场地费”的。“冷热通吃”的小包装饮品,则很好化解了进不了场的风险。一年四季都能卖,也有效拉长了产品销售期。
便利店现制热饮,正在挤占暖柜的生意
不过,尽管便利店暖柜年年有新意,但这门生意正变得越来越难做。
全家有湃客咖啡,罗森有L- café,7-11有7-coffee,便利店正纷纷强化自己的咖啡品牌。并不断丰富咖啡之外的现制饮品SKU。想喝热饮的消费者,全家可以提供13种选择,都快跟奶茶店有一拼了。
而且,便利店的现制饮品也在向消费者反复传达“健康”标签。全家无论是湃客咖啡还是相关乳饮,都强调“100%采用味全鲜牛奶制作”。
但目前,最受便利店现制饮品冲击的瓶装暖饮是咖啡类。前文提到的这位全家店长告诉C站:“像咖啡这些,还是我们自己现磨的咖啡卖得特别好。湃客咖啡的销量在不断增长,热管机的咖啡卖得比较差一点。”
而对于暖柜饮品是否会在早午餐等高峰时段卖更好的问题(因为现制饮品需要一定等待时间),这位店长也表示否认:“我们咖啡机有两台,一般都不怎么排队,除非就是星期一咖啡有活动,偶尔排一下队。”
除了品类、快捷性双双受到便利店现制饮品的冲击,温度,也是瓶装暖饮难以回避的劣势。暖柜温度最高只能维持在50-60℃,“在风里吹5分钟热气就散了”,自然比不上现制咖啡来得温热。
为什么不能用更高的温度?毕竟大部分饮料包装都是塑料制的。放在暖柜里的饮料,都有安全饮用期限。全家暖柜的暖饮瓶底,都贴有一张“保温箱饮料时控贴纸”。而在饮料瓶身,也可以看到品牌标注的温馨提示:“如加热饮用,温度不宜超过55℃ ,加热时间不宜超过15天” 。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意味着瓶装热饮比常温、冷藏饮料有更高的成本。
尽管如此,包装暖饮依旧是饮料品牌关注的领域。公开资料显示,中国热饮市场规模已突破千亿元,品类涵盖豆浆、果汁、原味茶饮料、奶茶、咖啡、杏仁露、核桃露等。其中,咖啡市场消费规模近千亿元。咖门《2019饮品行业数据报告》显示,54.7%的消费者会在冬季选择热饮。
对于去年大力加码热饮市场的举动,可口可乐方面曾向界面新闻表示:目前市面上特地针对热饮的产品选择并不多,加上中国消费者长期以来就有饮用热饮的习惯,热饮作为新的业务板块仍有很大增长空间。
汉口二厂则对C站表示:“便利店自制热饮崛起确实是强趋势之一,这恰恰也证明冬季热饮确实是我们当下年轻目标客群的重要生活方式。”
在便利店内有现制茶饮抢份额,外有新式茶饮通过频繁的产品推新、强化社交属性“拉客”的境况下,如何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是包装暖饮需要正视的问题。
来源:CBNData消费站 章晓莎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便利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