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三:“他经济”崛起:奶爸购物也疯狂,中产男剁手为自己
有人说男人消费力不如狗。这正在成为落后观念。现代男人都舍得为品质剁手,而且很有实力为品牌剁手。
贵价男装(即商品价格大等于500)正在占据男性衣橱的半壁江山。2017年增长率为18.99%,而2018年,贵价男装增长率为28.59%。
同时,贵价男装的购买者多为男性自己。
2018对比2017,贵价男装在男性用户中销量增长为16.24%。近三年,贵价男装在70后、80后中销量增幅逐年增大,但在90后、95后中,销量则逐年减少。
现代男人,一边成熟一边精致。
下沉市场,也是他经济的潜在蓝海。贵价男装在所有线级城市中销量增幅逐年增大,但其中,四五六线的增幅比一二三线的增幅大。
趋势四:被营销忽视的“一代人”:爸爸妈妈也爱美
只要家里有老人,就很容易留意到我们身边的大爷大妈们,穿得越来越好,越来越花哨。
进入2020年,意味着70后开始迈入50岁的银发人群,60后大多将迎来退休或已经退休。他们大多形成了用手机娱乐和网购的习惯,这一群体正在成为互联网和电商下一个潜在的增长点。
补偿消费正在成为趋势。何为补偿?就是儿女想要补偿父母,银发一代想要补偿自己,享受消费。而服装,则成了最为显性的一种补偿方式。
从17到18年,爸爸妈妈装销量大幅提升,销量增长142%。同时,妈妈装爸爸装在男女用户的增幅旗鼓相当。
唯品会平台的爸妈装,在现代年轻人,尤其是90、95后用户群体保持巨大增长,其中在90后用户中的销量涨幅为171.22%,在95后用户中的涨幅为186.04%。可见,爸妈装成为年轻人进行“补偿消费”的一大表现 。
唯品会作为典型的特卖电商,让下沉市场有了更多更好的选择。
如下图,我们发现,妈妈装爸爸装在四五六线城市的销量增幅,远高于一二三线城市,可见越下沉,需求越旺盛。这鲜明展示了电商、尤其是特卖电商的优势:品牌平权和价格平权。

趋势五:中国人民越来越怕冻,命都是羽绒服给的
近三年,羽绒服的销量大幅提高,且单价增幅快2017年羽绒服增长率为35.09%,2018年为52.92%,每件单价增幅为12.09%
90后即前两年枸杞保温杯风潮后,开启了羽绒服保暖大法。近两年销量涨幅都在50%左右。2018年单价增长达到12%。
趋势六:服装消费更精明,“成分党”只买对的不买贵的
继护肤美妆品类后,服饰穿戴品类也逐渐刮起了一股成分之风。以羽绒服为例,90绒、95绒在唯品会平台上的搜索量激增。
现在选购羽绒服,消费者的关注会聚焦在含绒量(即羽绒里面绒的占比)这一参数上,虽然羽绒服填充物包括“羽”和“绒”,但真正起到保暖效果的是绒,而90绒、95绒的意思,羽绒股中绒朵比例高达90%、95%。
唯品会上,经典羽绒服品牌雪中飞一款低至99元的90绒轻羽绒服已然成为爆款之一,成分党最看重的充绒指数和极致性价比,让这款轻羽绒服卖出了数万件。
服装的变化,是改革开放浩浩荡荡历史中,最旗帜鲜明的自我表达。
八九十年代,珠三角和长三角的年轻人们涌入工厂。城市街头,大喇叭裤、健美裤、牛仔裤和大红色的连衣裙,纷纷出现。
90年代中,日剧的热潮,让哈日哈韩的潮流在70后中蔚然成风。牛仔背带裤、迷你超短裙,再加上烫发染发,曾经的洪水猛兽,已经成为年轻人争先恐后追逐的潮流。
迈入21世纪,或大众、或大牌的服装,走向与世界无缝衔接。
2001年,20位各国领导人身着大红或宝蓝的中式对襟唐装,在上海APEC峰会亮相。一时间,唐装受到全世界追捧。
而今,90、95后正在为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们,网上定制最合身的老年情侣装。更多设计师品牌跟着电商进入大众视野。
当选择越来越多,内需增速放缓,长尾市场需求显现,快时尚、特卖模式、定制化、长期品牌,这几个特征将体现出巨大的势能。在美国欧洲的线上线下,轻奢和特卖的风靡,已经体现。
(来源:进击波财经 沈帅波)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