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异业互惠 
  随着品牌知名度的提升,瑞幸获取免费流量的能力在变强。这其中,瑞幸向企业或拥有会员体系的机构开放的API平台,起到了部分的作用。 
  
  粉丝运营、千人千券 
  裂变拉新、送券补贴一直是瑞幸擅长的互联网玩法。购买轻食的用户和偶尔喝杯拿铁的用户,会得到不同的优惠券,从而刺激消费频次。 
  这是通过其DMP(数字管理平台)给所有用户打上标签,根据用户的喜好、订单习惯,推送不同的优惠券,从而提升消费频次。 
  
  从消费到投资,瑞幸营销的4次迭代 
  瑞幸的联合创始人、CMO杨飞曾公开表示:互联网营销要“急功近利”,“急功”就是快速建立品牌,“近利”就是快速获取用户。 
  在瑞幸咖啡的营销闪电战中,杨飞依靠流量池方法论,打破了品牌“日积月累论”。 
  在一次公开采访中,杨飞曾表示,瑞幸的营销闪电战,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从无到有,先做名牌,再做品牌 
  瑞幸咖啡的第一个阶段是从无到有,建立品牌账户的时刻。 
  在很多采访中,杨飞经常讲先做名牌,再做品牌。 
  在创立初期,迅速打开知名度是第一目标。这个阶段瑞幸主要是通过使用代言人、分众广告、事件营销、裂变拉新、送券补贴等,配合LBS的广告投放,解决门店周边告知。 
  这是瑞幸最“烧钱”的时期,这个时间大概持续了半年左右,迅速解决了品牌的认知问题。 
  
从无到有,建立品牌账户,图片来自CGTN微博 
  从有到优,跨界合作流量互换 
  当建立了一定知名度,瑞幸的营销到了第二个阶段,会比较注重依靠品牌的知名度和流量池基数,联合更多顶级企业开展跨界合作,进行流量互换,可以提高品牌调性,源源不断往品牌账户里进行投资。 
  与此同时,运营型的增长也在持续开展,比如裂变式营销、基于Social媒体的社交化营销等。这个阶段的特征是整体动作更多、颗粒度更细。 
  精准营销,精细化运营 
  第三个阶段,当流量池足够大,品牌认知度、标签都很清晰的时候,就到了更加精细化运营的阶段,这时候更加重视的是用户的日常运营,用户的留存、消费频次、多品类的创新,不断提高用户的新鲜感。 
  在这个过程中,早期简单直接的活动就会减少,偏项目型、脉冲型的品牌打法将会成为主流。 
  此时,对瑞幸来说,营销已经从最初的消费行为,变成了一种投资,账户里的品牌资产会逐渐产生复利。 
  
重视用户的日常运营,图片来自寺库SECOO微博 
  品类带品牌,活动带品牌 
  按照杨飞过往的总结,瑞幸频繁的品牌动作,其实化繁为简就两大类:一种是品牌性的,一种是增长性的。 
  未来,对于瑞幸来说,两条腿走路将成为常态:一个是抓品牌的建设,不断提高品牌的影响力,提升品牌的调性,提升品牌年轻、活力、时尚的感觉。第二是不断通过运营型的增长,通过大数据的驱动提高获客的转化率,降低获客的成本,提高获客的黏性和复购率。 
  整个大的布局方面,瑞幸到了以品类带品牌,以活动带品牌的时刻,要告别传统的以品牌带品牌的阶段。 
  而最终,瑞幸在品牌上投资,花掉的钱,将以另外一种方式存储在品牌账户和公众认知里。 
  蒙眼不狂奔? 
  总的来说,瑞幸以流量池理论为基础,一手构建品牌持续沉淀流量,一手通过技术持续进行流量变现。打通从“拉新、下单、送券、复购、转介绍、稳定复购”的可持续良性循环,逐步实现品牌的自我造血能力。 
  虽然在模式、速度、商业价值上褒贬不一,瑞幸的成色的确还有待市场的检验,但在营销板块,有节奏有章法,布局清晰颗粒度细,有自己的赢面。 
  瑞幸董事长陆正耀在一次公开演讲中说:外界评论瑞幸咖啡常用的一个词叫“蒙眼狂奔”,其实我要说,狂奔是真的,但是并不是蒙眼,每一步都是经过深思熟虑,都是经过精密计算的。 
  (来源:微信公众号“卡门” 作者 国君)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瑞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