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中国“咖啡一哥”星巴克有点慌! 
  先是宣布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关店计划!根据计划,星巴克将在2019年关闭150家门店。 
  紧接着,星巴克又宣布从高层开始裁员,被裁员的员工,最高级别的是星巴克的CFO。 
  关店、裁员,这还不算,星巴克在中国出现了9年来第一次业绩下滑。 
  在中国/亚太地区,星巴克的营运利润率已经从26.6%下降到了19%,中国区门店同店销售也同比下降了2%。 
  曾经,有人把星巴克概括为“一家有病毒般繁殖能力和宗教般信仰的公司,一家有灵魂的公司。” 
  可是最近,这家有灵魂的公司有些失魂落魄。星巴克到底怎么了? 
  01 
  “星巴克不是用来喝的, 
  是用来装X的” 
  前些年,星巴克作为小资的代名词,其粉丝对其可谓是顶礼膜拜,称其为“星爸爸”。  
  在咖啡圈子里,有一条公认的鄙视链:精品咖啡馆>星巴克/ Costa>上岛>左岸>便利店咖啡>肯德基、麦当劳等快餐店咖啡>速溶咖啡。 
  在过去的二十年间,星巴克在中国传统线下咖啡市场一骑绝尘,一直以来强调其品牌优势,提倡和谐共处的社区精神。 
  星巴克为顾客营造温馨、自由的消费环境,鼓励店面工作人员和顾客交流,让顾客无论是独处还是小聚都能怡然自得融入其中,润物细无声地把星巴克变成除家庭住宅和工作地点之外必不可少的“第三空间”。 
  但是,这个温馨的“第三空间”,根本就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人多的时候,不论是社交还是办公,都是闹哄哄的。 
  
  因为,在中国消费者眼中,星巴克成了不折不扣的装X利器。 
  在一个慵懒的午后,去星巴克点杯咖啡,一定要发个朋友圈晒一下,图片上还必须露出星巴克的Logo。 
  在网上,甚至有人长篇大论的讲述如何在星巴克装X! 
  长此以往,在这种压倒性的优势下,星巴克以每天的销售量高达80万杯的业绩,将Costa、太平洋咖啡、上岛咖啡等其它连锁咖啡品牌远远甩在身后! 
  “我们将继续在中国大约平均每15个小时就开出一家新店,这一开店速度可能将在未来几十年中保持。”去年年中,星巴克CEO Kevin Johnson毫不掩饰星巴克在中国大举扩张的野心。 
  他还说:“自18年前第一次进入该市场,我们在中国的业务从未如此强劲。” 共3页 [1] [2] [3] 下一页      星巴克的国庆节,略带焦虑的走向未知... 裁员关店溃败 跌下神坛的星巴克到底做错了什么? 瑞幸咖啡寻求以快制胜 力图与星巴克竞争 星巴克“中年危机”再现 关店裁员力图挽救业绩 中国流量之战星巴克必败 更换低端咖啡豆或许有救 搜索更多: 星巴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