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业内人士指出,遭遇成长瓶颈的莫斯利安,正是光明乳业液态乳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
宋亮表示,光明乳业液态乳收入下降主要是常温液态乳销量下降,光明乳业在进行产品结构调整,从常温业务和低温业务并举,转为侧重低温业务,要把常温业务逐步调整掉,因此收入出现下降。
在酸奶业务方面,光明乳业酸奶销量下降主要也在常温酸奶方面,因为在这一市场,其面临着伊利、蒙牛、君乐宝等企业的竞争。特别是伊利、蒙牛发展迅速,挤占了光明乳业的市场。
与对手差距仍大
尽管被称为中国乳业“老三”,但光明乳业与前两大巨头伊利、蒙牛之间的差距仍然很大,且距离并未在缩短。
从营业收入上看,伊利、蒙牛已突破600亿元大关,而光明乳业到2017年,才刚突破200亿元。且跟伊利、蒙牛相比,光明乳业目前还缺少一个销售额过百亿的支撑性单品。
那么,究竟是什么造成了光明乳业与伊利、蒙牛间的差距?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光明乳业由于液态奶业务相对较弱,渠道深度不够,对莫斯利安等明星产品的推动力不够大,因而营收规模一直无法与“第一梯队”的蒙牛、伊利相抗衡。
从渠道深度上来看,目前伊利、蒙牛的渠道已延伸到农村市场,而光明乳业的市场渠道在很多地区还停留在地级市,没有进一步下沉。而且,光明乳业的市场主要局限在华东地区,尤其是上海,2017年光明乳业在上海市场的营业收入为52.23亿元,而国内其他地区营业收入为121.72亿元。
此外,宋亮向记者指出,光明在市场机动性以及应对效率上不如伊利、蒙牛。“虽然伊利、蒙牛都有国有股份,但它们生产管理和营销的自主性非常强,在这方面,光明与伊利、蒙牛间是有一定差距的”。在配置国内外资源的能力上,伊利、蒙牛都能够做到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有效降低产品成本,而光明乳业在资源平衡和应对能力方面较弱,因此原料成本明显比伊利、蒙牛高。
(来源:国际金融报 记者 黄林夕 实习生 牟雅菲)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光明乳业不变初心,荣获“2017度中国乳业领军品牌” 光明乳业旗下公司光明松鹤存在9项生产管理缺陷 光明乳业难掩业绩增长背后尴尬 长寿村秘密不再神奇 光明乳业受贿惊天内幕 从总裁到主管时长超10年 光明乳业受贿门:受贿人员“从总裁到主管” 时长超10年 搜索更多: 光明乳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