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统一正式向全国推出了老坛酸菜牛肉面,并将其作为首要推广产品进行推广。统一2011年的年报中透露,老坛酸菜面在2011年之前的会计年度内,创下了三年连续增长的业绩,成功助力当时本是处于亏损状态的统一企业顺利在2011年时扭亏。当年,统一的市场占有率从2010年的5.3%快速提升至10.7%,而康师傅的红烧牛肉面则在2011年衰退3%,香辣牛肉面衰退0.3%。就全国的酸菜牛肉面的市场来看,当时统一的酸菜牛肉面菜品在酸菜类的10.7%的市场份额中,占据了7.3%的空间,一改过去康师傅样样带头的局面。
康师傅2013年年报提到:康师傅红烧牛肉面市占率独占鳌头。但是再次回顾康师傅的主要产品及价格之后,我们不难发现曾经的领头羊“红烧牛肉面”一直在慢慢地被市场上的各种替代品所替代。带着这样明星产品“傲慢”的康师傅,在红烧牛肉面之后,再也没有推出过相类似的产品,甚至在产品的创新与研发上,出现了需要追逐竞争对手的情况,而早在竞争对手推出了短期内不可替代性极高的产品之时,就已有部分顾客流向了竞争对手一方。
外:对于消费者需求变更以及外来“侵略者”反应的滞后性
1)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已经从“粮食不够”变迁至“粮食有余”,老百姓也从过去只要求“吃饱”变至要“吃好”。速食方便面在满足人们对于味道和营养的追求上,还有很多不足。在O2O外卖“烧钱大战”与冷冻速食食品市场扩张的背景下,方便面的优质可替代品太多。康师傅选择在已有产品的基础上,通过改进升级,推出了一些类似于“爱鲜大餐”“珍料多”的产品,然而并没有收到挽回市场的效果。在康师傅2015年的年报中,有这样的披露:2015年对产品进行全面升级,在配料、汤头、包装等方面进行全面提升,再建品牌形象以及重塑消费者对方便面的信心。康师傅已经了解到消费者对于方便面的信心不足,却未能消除消费者对于方便面食品不健康的心理芥蒂,直接打“健康牌”,消费者难以照单全收,最终收效甚微。
2)近年来,电商蓬勃兴起,方便面市场不仅面对来自外卖与速冻食品的挑战,还在贸易往来之中,受到来自国外市场替代品的冲击。最为典型的是目前已在各大商超或电商网站上,分了康师傅一杯羹的韩国拉面品牌——例如农心。农心也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进入了中国市场,但当时超过大多数人消费的每包4.5元的定价,让优势仍然集中在本土方便面上。近几年,随着大众消费能力的提升,以及韩剧掀起的“韩式泡面热”,农心辛拉面等产品更多地进入公众的视野。农心通过同电商平台合作,在2013年一年就实现了销售额接近一倍的增长。与此同时,对本土方便面产生威胁的还有日本企业日清的合味道系列产品,农心拉面与合味道二者的定价都相对比康师傅系列产品高:

目前,以辛拉面、合味道为代表的洋拉面在年轻人当中备受欢迎,康师傅对于外来“侵略者”的反应滞后且应对效果甚微,这就给了“侵略者”更多分食市场的机会。
结语
通过分析,康师傅方便面这一头“现金牛”逐渐变“瘦”,从客观上来说,受到方便面市场衰落的影响。就康师傅本身而言,销售渠道的沉没成本、产品的差异性不够以及对于替代品的反应略有滞后,都是导致“现金牛”变瘦的原因。这家承载着一代人回忆的方便面企业,日后究竟会走向何处,“卖不动”还是“再翻身”?让我们拭目以待。(来源:网易财经 作者:谭章慧 郭瑞超) 共2页 上一页 [1] [2] 康师傅被传解散,是谁在有意误导? 传闻解散,康师傅遇乌龙事件 图解:是康师傅不努力 还是方便面已被时代抛弃? 康师傅遭遇的尴尬 给餐饮业敲响了哪些警钟? 台湾康师傅宣布解散不影响大陆 但泡面族已转为外卖族 搜索更多: 康师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