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随后联系到西城法院。根据北京法院审判信息网已公开的裁判文书显示,去年12月至今,涉及庄胜崇光的裁判文书达84份,均为合同纠纷案和房屋租赁合同纠纷,涉及公司包括知名服装品牌衣恋、汤尼威尔、百家好等。怡嘉奇服装有限公司与庄胜崇光的民事裁决书中显示,2014年6月起庄胜崇光已开始“拖欠”,直至2014年11月,庄胜崇光拖欠该公司的货款已达79.54万元。
最近的执行裁定书显示,庄胜崇光屡次未按民事调解书履行义务。执行过程中,西城区人民法院未查到被执行人可供执行的财产,申请人也不能提供被执行人其他可供执行的财产线索,执行程序被终结。申请执行人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财产的,可以再次申请执行。
不务正业?
对此,有业内人士认为,庄胜崇光集团的心不在焉和百货商场硬件方面的“先天不足”是造成庄胜崇光百货失利的主要原因。
中国购物中心产业资讯中心主任郭增利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庄胜崇光集团主营业务在做调整,公司主导方向也在转变。从战略上看,集团对零售业持放弃态度,对百货业影响巨大。
记者调查发现,庄胜百货集团共有五个业务经营板块,分别是物业投资及发展分部、制造及销售建筑材料分部、证券投资分部、精矿贸易分部等,而在这五个板块中,精矿贸易无疑已成为绝对主力业务。去年上半年内,精矿贸易收益4840.5万港元,占总收益近五成,物业投资仅占总收益的24%。
此外,联营模式也是造成庄胜崇光拖欠巨额货款的主因。“联营方式下,主动权在百货公司,供应商相对弱势,暂押货款的情况在联营制的弊端下极易发生。”郭增利如是说。有业内人士认为,从理赔的角度来讲,还款并不容易。目前,庄胜崇光属于恶性循环。“欠款后商场缺乏新货源补充,生意越发糟糕,商场的吸引力下降,无论是百货的运营者还是品牌经营方,都是受害者。”郭增利表示。
有从业者表示,零售业相对更追求现金流,并通过现金流进行投资,以此盘活其他业态。主业发生变化后,百货沦为现金获取的通道,并不用于再生产,对经营的杀伤力巨大。此外,从转型的角度来讲,竞争态势让百货商场多向购物中心转型,但百货商场硬件条件不足以支撑。“百货向购物中心的转型多有表无实,受物理空间局限明显,购物中心强调的舒适度百货很难达到,无法创造空间感。对于善于在购物中心经营的品牌来讲,不适应这样的压抑环境。”
上述从业者表示,百货业转型多年,但目前看来,均无实质性转变。“百货转型多是功能复杂化,加入餐饮和儿童业态而已。无法塑造完整意义上购物中心的业种组合和品牌组合。”百货转型的项目和真正的购物中心竞争时,劣势明显,多捉襟见肘。
此前,庄胜崇光曾寄希望于将被改建为购物中心的新馆,但转型计划一经推出就夭折,新馆长期萎靡不振。彼时,郭增利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曾透露,庄胜崇光最大的问题是产权分散,散售物业做购物中心有很大的难度,因为每个产权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很难达成统一的目标和方向。国内很多散售的物业都会采取售后返租,可以把所有销售的商户整合起来,做统一招商和调整整合,但是因为产权人目标和商场的回报目标有可能不一样,所以难度加大。
(来源:北京商报 作者:吴文治 王玮) 共2页 上一页 [1] [2] 电梯停运、品牌撤柜 庄胜崇光百货面临“生死劫” 转型失败 北京庄胜崇光百货遭品牌集体抛弃 庄胜崇光卖商铺后遗症恶化 庄胜崇光百货难复当年之勇 北京庄胜崇光百货难复当年之勇 新馆一波三折 搜索更多: 庄胜崇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