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过去以提供盒饭为主的便利店,向为生活提供方便的综合便利店方向演变,这是罗森经营策略转变的一个重点方向,相应地,罗森未来的开店方针也是逐渐以社区为主,围绕生活进行产品开发。
对于不同地段的店面,罗森总部会提供大量数据作为参考,比如其中一项很重要的参考因素是天气,罗森有专门的运营部门分析和总结不同天气对门店业绩的影响,并把数据下发给门店作为经营参考。张晟称这种“不能叫大数据,也能叫中数据”的做法,显著地减少了报废率,降低了经营成本。
拥抱互联网挑战
“世界上的文化有两大类,一类是农耕文化,一种是游牧文化,美国就是游牧文化,所以他们更注重产品的功能,消费倾向更实在,采购量也相对比较大。所以,诞生在美国的7-11,在日本反而发展得比较好,基于农耕文化的东亚地区,便利店都在快速增长。”张晟认为,便利店所代表的生活方式,是快时尚、随意性和碎片化。
而当前,众多消费者习以为常的行业正在受到互联网的颠覆和挑战,比如零售业遇到了阿里巴巴、出租车行业遇到了“滴滴出行”、酒店行业遇到了AirBnB。很多经营实体门店的企业在遇到互联网冲击的时候抱怨客流量变少,经营成本增加,一些没有在模式上跟进创新的企业,纷纷表示“坚持不住”。
针对互联网时代的零售业逻辑,张晟认为便利店业态的线下实体店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不应该把互联网的冲击当成自身懈怠的替罪羊,同时也要拥抱一些新变化。
“互联网使商品的覆盖面无限扩大,但同时也使消费者购买时的犹豫程度增加不少。罗森的商品采购叫作商品策划,在消费者之前已经做了一轮筛选。另外,互联网解决的往往是常温的东西,而生鲜(网上销售)是比较难实现的,因此在网上零售的占比是非常低的,而在日本,包括罗森在内的便利店行业,都在打造‘你家的第二个冰箱’的战略。”张晟把互联网的冲击理解为一种对差异化经营策略的倒逼。
找到经营思路转变方向的同时,罗森也充分迎合互联网时代发生的一些变化。
“从我们对门店的调查可以看到,前几年,消费者对支付方式有特殊要求,比如要求有刷卡消费服务的,不到5%。而现在无线支付的比重已经达到30%~40%。”张晟告诉记者,经过三年的时间,消费者的支付习惯已经非常不同,这需要企业自己去转变。
再比如,因为网上订餐业务的增加,便利店行业普遍抱怨盒饭业务受到冲击,但是罗森的米饭类商品,比如饭团和寿司,还是在直线增加。所以,张晟并不同意把米饭类产品销量下滑归咎于外卖、订餐行业的增长,他认为只有被淘汰的企业,没有被淘汰的行业。
“认为不景气只是因为大家自己没做好,没努力,一碰到问题,一味地去找外部原因,都把盒饭销量下降怪罪于App、网络订餐,但是一个饭团能送餐吗?所以说罗森饭团的销量越来越好。只要不断把东西做好,这些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张晟告诉记者。
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最近对便利店行业进行的一项调查,2016年上半年,有70%以上的企业实现了销售额同比增长,其中有超过一半的增长速度达到10%以上。对于下半年的预期,有将近70%的便利店企业持“好于上半年”的乐观态度。从经营策略上看,有60%的人认为应该把企业发展的重点放在提升营运水平上,接近40%的受调查公司认为应该以加快开店速度、商品开发和采购以及结构调整为重点,认为互联网和O2O是发展重点的只占19%。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方向明) 共2页 上一页 [1] [2] 华联罗森总部园项目今日在临港开发区开工 日本政府想推“无人便利店” 先找了罗森做试点 三菱成罗森便利店大股东 持股比例提高至50.1% 常州3家瑞和泰+罗森便利店开业 当天营业额均过万 罗森三宅示修:中国市场空间大 便利业很有“戏” 搜索更多: 罗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