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零售企业正在经历互联网颠覆的时候,站在零售业的最前沿便利店品牌罗森却依靠差异化策略不断实现销售增长。罗森认为只有被淘汰的企业,没有被淘汰的行业,在经营策略上始终坚持对消费行为和习惯一线数据的精准分析,令线下零售业出现了一种以人为本的精细化升级。
客数增加意味着信赖品牌
罗森的中长期战略目标非常明确,就是在2025年前在全中国开10000家店。在日本,罗森拥有12000家门店,而日本的便利店总数超过55000家,按人口比例估算,中国应该有50万家以上便利店,因此,罗森的万店计划在理论上是存在可行性的。
从在日本的第一家便利门店算起,罗森已经有40年的历史。在中国,罗森的定位是小商圈制造型零售业,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建设自己的专属供应链。罗森也是世界上仅有的3个属于制造型零售业的便利店品牌之一。
从去年到现在,罗森实现了门店数量增长30%,销售量增长30%,客流量增加15%。而在这三个显著增长中,上海华联罗森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张晟最看重的是客流量的增长,因为这意味着消费者的信赖,只有消费者认可了一个品牌,才会经常去光顾。
“门店数的增长,只要花钱就做得到,销售额的增长可以通过增加门店数、客数、客单价来实现,罗森现在一个比较良性的状态就是一直在以客数盈利,客数的增长意味着大家对这个品牌的认知和信赖在提升。”客数的增加也令张晟对中国逐渐成熟的便利店市场和认可度充满信心,他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尤其在华东地区,罗森的计划是在开店规划中贡献度30%~40%。
消费行为分析
为充满雄心的扩张计划提供支撑,需要有强大持续力的经营策略,对于罗森这样的零售业态来说,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并作出详细的分析变得非常重要。
每年,罗森都会针对15岁以上的消费群体的行为习惯做市场调研,也就是说,80后、90后和00后都是罗森关注、分析的消费群体。通过调查发现,80后和90后这些年轻群体对一个产品的价格的敏感程度正在下降,换句话说,产品便宜现在不一定能够成为促进年轻群体购买的理由,这部分群体更注重使用价值,所以,罗森产品开发的关键方针之一便是向消费者提供物超所值的商品,为消费者带来更高的使用价值。
在网络上,年轻的网友对便利店的总体感受是方便、干净、快捷。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对一些经常熬夜的年轻人来说甚至成为必需品。而在价格方面,却鲜有人对便利店提及“贵”或者“便宜”的印象。“消费者年龄越小,对价格的敏感性越差,但同时对商品精细化的要求越高。”张晟总结。
“比如最近我们店里有一款超大的伞几乎卖断货,其实这把伞最早的理念是打高尔夫时候用的,后来把它作为一把双人伞售卖,可能中老年人比较偏爱折伞,但今天可能更多人喜欢两人一起撑伞的感觉。所以说,消费者的需求是在不断变化的。”张晟称。
直面消费者的零售业态,令罗森对消费者的行为十分敏感,它也发现,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不同地段的门店经营业绩也正在发生变化。
“我们发现,随着外卖的增加,曾经办公楼的刚需受到一定冲击,但是在社区里,人们日常对便利店的利用程度却在增长。”张晟告诉记者,以往便利店三大使用场景分别是:办公楼、交通设施和马路,而现社区居首,超过马路和办公楼,这意味着,便利店已经融入到社区的消费习惯当中。 共2页 [1] [2] 下一页 华联罗森总部园项目今日在临港开发区开工 日本政府想推“无人便利店” 先找了罗森做试点 三菱成罗森便利店大股东 持股比例提高至50.1% 常州3家瑞和泰+罗森便利店开业 当天营业额均过万 罗森三宅示修:中国市场空间大 便利业很有“戏” 搜索更多: 罗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