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政府别出心裁用64个标准集装箱修建了一个临时的购物中心,并命名为“Re-start”。这个集装箱购物中心有咖啡店、名牌服装店、小饰物店,甚至还有银行和苹果专卖店,每一家都是由五颜六色的大型集装箱改造而成。

基督城是新西兰南岛最大的城市。这座南半球最具英伦色彩的城市在经历了2010年9月4日和2011年2月22日两次大地震之后,元气大伤,很多富有特色的标志性建筑遭到损毁。

这是位于市中心有着150年历史的的基督城大教堂,地震中塔顶掉落。由于年代久远,无法用现代材料将其恢复,至今还是一副残破的样子。

老外讲究慢工出细活,很多老建筑,至今还在缓慢的修复过程中。

地震后停开的有轨电车,从2013年起已经恢复了运行。古色古香的电车,叮叮当当在街道上缓缓驶过,把人带回温暖的旧时光。留着花白胡子的驾驶员,像极了电影《泰坦尼克号》的老船长,风度甚好。

在基督城的中心商务区,为了尽快恢复震后的正常生活,当地政府别出心裁用64个标准集装箱修建了一个临时的购物中心,并命名为“Re-start”(重新启动)。这个集装箱购物中心于2011年10月开始营业,有咖啡店、名牌服装店、小饰物店,甚至还有银行和苹果专卖店,每一家都是由五颜六色的大型集装箱改造而成。原本的临时建筑,渐渐地因其鲜明的特色,现已成为基督城一个富有特色的小景点,吸引了各地的游客。

到了基督城,入住B&B之后,经介绍基督城的餐饮和商业设施。当地人介绍市中心的Container销品茂去购买旅游纪念品。购物中心怎么拿集装箱来命名呢?按图索骥到了这里以后,满眼望去都是错落有致的集装箱,才明白Container就是海运集装箱。

这些集装箱有嫩绿、鲜黄、粉橙等不同颜色,还有各种现代派的涂饰,在你眼前是一座充满创意的集市。


这家2层的咖啡屋,用两层集装箱堆砌而成,还开有落地窗,在二楼端上一杯咖啡,可以俯瞰整个集装箱购物中心,享受一份休闲。

这个蓝色的40英尺货柜,原来是新西兰银行,透过一侧明亮的落地窗,可以看到里面柜台的场景。

外侧是ATM机。

红色的集装箱则是另一家银行。

循着空气中散发的香味,我找到了这几个美食集装箱。

这家出售美味的日本寿司和章鱼烧。

章鱼烧(Takoyaki),这个市场里唯一的亚洲风味。
一家披萨屋。

小饰品商店。

食品店,出售琳琅满目的新西兰特产食品。

集装箱后背,不显眼的地方有水电接入口和废水排泄口。


写满“心灵鸡汤”的集装箱。

书店


这些嫩绿、鲜黄、粉橙的颜色,给古老的基督城带来了清新的现代风格,成为基督城灾后重建复苏过程中的一抹亮色。在这里购物,除了琳琅满目的商品,你还可以感受到这座城市在灾难中的乐观的力量和勃勃生机。(来源:《中国房地产报》)
亚马逊中国获美国海运业牌照 或运送国货集装箱 杭州首座集装箱体育综合体农历新年后现身城北 亚马逊中国获美国海运业牌照 或运集装箱 宁波成首个出口集装箱订舱“电子化”城市 东莞玩起了集装箱变美食街 商业地产创意不断 搜索更多: 集装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