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过去几年,2010年销售额143亿元;2011年销售额210亿元,同比增长47%;2012年销售额363亿元,同比增长73%;2013年预计销售额400亿元,同比增幅仅在10%左右。即便按照山西证券预测的420亿元销售额,同比增长也不过16%。
除此之外,招商地产千亿扩张的目标还将受到政策风险、公司转型以及管理能力的考验。
政策上,一位熟悉招商地产的人士分析,招商地产以深圳为大本营,成长之初受到制度与政策的利好面影响,在当时深圳的“房改”、商品房市场逐渐发育等利好情况下,先进入中国楼市往往能得到第一桶金。
但这种企业成长中的高增长空间并不可持续,而会趋于饱和。尤其在随后东南沿海楼市逐渐盛行的时代,招商地产跳出华南市场进行全国扩张,地缘与市场优势已不如以前。
在上述业内人士看来,招商地产在楼市调控的洗牌中抗风险能力下滑。融资、拿地等节奏被楼市调控打乱。这也表明,公司层面对政策的预计是不足的。
转型方面,这家央企背景的地产巨头开始从严格追求高利润的效益优先模式向规模与效益并重的快速高周转模式转型。招商地产表示未来中低端产品占比将继续提高,并将通过产品标准化设计和建造,加快周转,力争大部分产品在拿地之后9个月内实现销售。
“在逆市中如果没有魄力,很难发展。”刘宁认为。
为了支持转型,招商地产一面启动国内A股的增发,一面在香港购壳上市。“尽快利用招商置地这个平台进行债务融资的研究及尝试”。
贺建亚认为,招商地产母公司招商局对招商地产的支持,也是转型的有力保障。例如,招商地产旗下的商业地产将逐步金融证券化,招商局集团旗下的招商资本和招商证券的私募产业投资基金都能为招商地产的商业地产提供强有力支持。
在管理方面,招商地产同样面临着考验。细数目前几大行业地位没落的企业,几乎与高管调整带来的业务波动有关。自贺建亚2011年起担任招商地产总经理之后,他强调的“狼性特质”在近年公司管理转型方面表现突出。
招商局集团也从2011年开始加大对招商地产的支持力度,招商地产在提升管理水平的同时,还进行了战略管理研究、进一步流程再造、优化ERP建设、推广全面风险管理等一系列工作。
接受媒体采访时,贺建亚介绍了为何招商地产能够快速转型:
首先,标准化产品体系已经建立。此前拿了地才开始研究定位,才开始设计;现在拿地时我们已经知道用什么样的产品打向市场。
其次,除了买地权利仍在招商地产总部以外,地方公司有权决定项目开发的所有事项。
最后,有配套的激励机制。
但这些管理措施能否奏效还有待考验。尤为值得注意的是,招商地产在2013年布局城市达到25个、新增项目18个,这对于招商地产异地多项目管理开发的能力带来了考验。(来自:中国房地产网 记者:李红梅) 共2页 上一页 [1] [2] 招商地产被指篡改户型偷公摊 台风后房屋渗水 招商地产正筹划重大事项继续停牌 或收购两家公司 招商地产大规模人事变动 林少斌不再任总裁 招商地产佛山再拿地欲建高端综合体 将于明年面市 招商地产23亿竞得宁波江北一地块 搜索更多: 招商地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