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2010年4月,在天津有着近百年历史的天津百货大楼关门歇业,山东烟台振华集团最终以2.05亿元的价格拿下天津百货60%的股权。
“当时,天津百货遭外省企业摘牌让天津市政府压力很大,有了天津百货大楼的前车之鉴,天津市对津劝业的选择会更加慎重,因为劝业场所承载的无形的东西更多。”市场分析人士对记者称。
从时间上来看,天津国资委对中商联的增持已有防备。津劝业于2010年12月31日就收到了中商联的增持函件,但却至2011年1月6日才予以披露,津劝业给出的说法是放假因素。劝华集团的增持记录却证实,自1月7日起,劝华集团就开始增持中商联。
津劝业貌似剑拔弩张的控股权之争也遭到了市场的多重解读,主要集中在概念炒作、借壳和经营权之争等方面。
但一位熟悉中商联控股股东应大集团的人士告诉记者:“不管津劝业的两大股东如何斗,都显得很没意思,就是市场炒作一下,讲点不靠谱的故事。”该人士表示,应大集团旗下的应大服饰的确还可以,也确实在进行资本运作,但借壳津劝业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因为应大服饰当前正在搞IPO,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今年上半年就能上会。
“兄弟连”蹊跷紧相随
虽然中商联的举牌意图难以揣测,但有一些巧合却值得关注。在温州富商控制下的中商联举牌津劝业的同时,有一些惯于投资浙江股票的自然人股东联袂进驻上市公司股东名单。
在津劝业2010年二、三季度前十大流通股东的名单中,有四位自然人股东引起了市场的注意,即陈景庚、解勤、庞筠、陈锦勇等,他们征战资本市场的行径常常与浙江股票联系在一起。
解勤、庞筠系2010年三季度新进入津劝业股东榜的自然人股东,两人并非资本市场的熟客,姓名在A股“股东榜”中也鲜有出现。二人于中商联举牌前夕分别购入150.29万股和131.11万股。巧合的是,解勤、庞筠二人在地处浙江海宁的钱江生化股东名单中也同时出现。
中商联的实际控制人应泽从也是一位浙江籍富商,他出生于浙江温州,早年是作坊式小型服装厂的采购员,最终在皮草行业起家,他目前掌控的“应大”就是国内皮革行业的著名品牌。
巧合的事情不仅仅发生在解勤、庞筠二人身上,陈景庚、陈锦勇也是一对“兄弟连”。在2010年上半年里,陈景庚、陈锦勇联袂出现在津劝业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除此之外,陈景庚、陈锦勇也在浙籍“东方通信”的股东榜中同时出现。
在津劝业2010年三季报里,陈景庚以266.09万股位列第四大股东,陈锦勇的名字虽然此时没有出现在津劝业股东榜中,但2010年半年报显示,陈锦勇截至2010年上半年末的持股数量为95.47万股,低于三季度末上榜股东最低持股数量100万股。陈锦勇没有出现在津劝业2010年三季报中有两种可能:一是自身减持;二是被别人超越。
深圳一家私募机构称,据他多方了解,在津劝业新进的流通股东中,有多家股东系浙江资金,这不是偶然现象。从逻辑上判断,提前埋伏的浙系资金,很可能是联手炒作。虽说目前无法证实上述说法,但津劝业股东中上演的“兄弟连”着实值得关注。
自津劝业上演股权争夺战后,其股价涨幅曾一度接近30%,或许上述这些“先知先觉”的个人投资者才是津劝业这场股权争斗中的最大受益者。
·链 接·
劝业场是天津商业标志性代表,坐落在寸土寸金的和平路与滨江道交界处,始建于1928年,其法式折中主义建筑,是中国百货店中唯一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上,劝业场被称为天津的“城中之城”、“市中之市”,天津形成现代商业格局是自劝业场而始。
共2页 上一页 [1] [2]
来源:证券时报 陈锴 责编:寄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