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 年,丹麦电子游戏直播博主玛丽・沃森收到了一个陌生 Instagram 账号发来的自己的照片。
她一眼就认出这张照片是自己 Instagram 账号上发布过的度假快照,但有一处不同:照片中的她被数字技术移除了衣物,呈现出裸体状态。这是一张深度伪造图片。
“这让我彻底崩溃了,” 沃森回忆道,“我当时就哭了起来,因为突然间,我以裸体的形象出现在了那张照片里。”
在她遭遇此事后的四年里,深度伪造内容 —— 即利用人工智能生成的、高度逼真的真人或真实事件相关图像、视频或音频 —— 不仅在全球范围内变得更容易制作,其视觉和听觉的真实度也呈指数级提升。这得益于技术的进步,以及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的普及,其中包括 OpenAI 和谷歌(285.34, 0.59, 0.21%)推出的视频生成工具。
这些工具让数百万用户能够轻松生成内容,部分用户甚至将其用于恶意目的,比如伪造泰勒・斯威夫特、凯蒂・佩里等名人的虚假内容,干扰选举进程,或是羞辱青少年与女性。
版权法相关举措
对此,丹麦正致力于保护普通公民,以及外貌或声音可能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被模仿并传播的表演者与艺术家。一项预计于明年初通过的法案将修订版权法,禁止传播深度伪造内容,以保护公民的外貌、声音等个人特征,防止其在未经本人同意的情况下被模仿并在网上传播。
该法案若正式生效,丹麦公民将对自己的肖像拥有版权。理论上,他们届时可要求网络平台下架未经许可传播的相关内容。不过,该法案仍允许模仿作品和讽刺作品的存在,只是目前尚未明确如何界定这类内容。
专家与官员表示,丹麦这项立法将成为各国政府为打击深度伪造引发的虚假信息所采取的最全面举措之一。
咨询公司 Latent Space Advisory 的创始人、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的权威专家亨利・阿杰德表示,他对丹麦政府意识到法律需要修订这一做法表示赞赏。
“因为现在,当人们问‘我能做些什么来保护自己不被深度伪造?’时,大多数情况下我只能回答:‘你能做的其实不多,’” 他说,“除非我建议他们‘彻底从互联网上消失’,但这根本不现实。”
他补充道:“我们不能再假装,在看待个人身份与尊严的核心部分时,还能像以前一样按部就班。”
深度伪造与虚假信息
今年 5 月,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签署了一项两党支持的法案,将故意发布或威胁发布未经本人同意的私密图像(包括深度伪造内容)定为违法行为。去年,韩国也推出了打击深度伪造色情内容的措施,包括加大处罚力度,并加强对社交媒体平台的监管。
丹麦文化大臣雅各布・恩格尔 - 施密特表示,该法案在哥本哈根的议员中获得了广泛支持,因为这类数字篡改行为会引发人们对现实的怀疑,并传播虚假信息。
“如果有人能对政客进行深度伪造,而政客却无法让这些伪造内容被下架,那将损害我们的民主制度,” 他在 9 月举办的一场人工智能与版权会议上对记者表示。 共2页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