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妇科的诊疗体系中,时间不仅是生命的刻度,更是治疗的节奏。云太医上海分院(上海宗济堂)徐勤主任在治疗卵巢早衰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因时制宜”的原则,独创并深化了一套系统化的“周期疗法”。她认为:“女性的生命节律,如同四季更替、月相盈亏,有其内在的运行规律。治疗卵巢早衰,不能一成不变,而应顺应周期,分段论治,方能事半功倍。”正是这一顺应自然、尊重生理的治疗思路,让许多激素水平低迷、月经紊乱的患者,逐步恢复了规律的周期,甚至迎来了自然受孕的奇迹。

一、理论根基:天人相应,四期有序
徐勤主任的周期疗法,源于中医“天人相应”与“肾-天癸-冲任-胞宫轴”理论。她将一个月经周期划分为四个阶段,每一阶段对应不同的生理特点与治疗重点:
经期(行经期):以通为用,祛瘀生新 月经来潮,是“重阴必阳”的转折点。此阶段,徐医生主张“以通为用”,重点在于活血调经、祛除瘀滞。她认为,经血排出是否顺畅,直接影响下一周期的气血充盈。若经血量少、色暗、夹块,多为血瘀阻络,需用当归、川芎、桃仁、红花、益母草等活血化瘀之品,辅以香附、郁金理气助行。她强调:“经期用药宜轻灵,不宜峻补,以免留瘀。”
经后期(卵泡期):滋阴养血,静待阳生 月经干净后至排卵前,为卵泡发育的关键期。此时“阴长阳消”,徐医生以滋肾养阴、补益精血为主。她常用左归丸为基础方,重用熟地、山萸肉、女贞子、旱莲草、枸杞子等滋阴填精之药,辅以黄芪、党参健脾益气,为卵泡发育提供充足的“土壤”与“养分”。她常叮嘱患者:“此阶段宜静养,避免剧烈运动与情绪波动,以助阴精蓄积。”
排卵期(氤氲之时):温阳促动,助卵排出 接近排卵时,体内阳气渐生,是“重阴转阳”的关键时刻。徐医生抓住这一“氤氲乐育之时”,在滋阴基础上稍佐温阳、行气活血,以激发阳气,促进卵泡破裂与排出。她常在方中加入菟丝子、淫羊藿、柴胡、香附、丹参等,取其“阳中求阴、动中促排”之效。她比喻:“就像春天的种子,需要阳光与春风的助力,才能破土而出。”
经前期(黄体期):阴阳并补,固护胎元 排卵后至下次月经来潮前,为黄体期,阳气旺盛。若阳气不足,则易出现经前综合征或黄体功能不全。此阶段,徐医生以温补肾阳、调和冲任为主,常以右归丸加减,用鹿角胶、巴戟天、杜仲、肉桂等温阳之品,辅以白术、茯苓健脾化湿,龙骨、牡蛎安神定志,以稳定情绪、固护胎元(若有备孕需求)。

二、动态调整:个体化与灵活性
徐勤主任强调,周期疗法并非机械套用,而是高度个体化的。她会根据患者的体质、症状、基础体温、B超监测卵泡情况等,动态调整各阶段的用药重点与剂量。例如:
对于卵泡发育缓慢者,经后期会加重补肾填精之力;
对于排卵障碍者,排卵期会增加促动药物的比例;
对于黄体功能不足者,经前期会提前加强温阳支持。
她还会结合现代医学检查,如AMH、FSH、LH、E2等指标,与中医辨证相互印证,使治疗更加精准。
三、医案见证:从“无排卵”到“规律周期”的蜕变
陈女士,34岁,闭经半年,B超提示双侧卵巢小卵泡稀少,西医诊断为卵巢早衰。就诊时情绪焦虑,基础体温单相,提示无排卵。徐医生为其制定周期疗法方案:
经期:以少腹逐瘀汤加减,活血通经;
经后期:用左归丸合归脾汤加减,大补阴精与气血;
排卵期:加菟丝子、淫羊藿、柴胡,促卵排出;
经前期:加巴戟天、杜仲、合欢皮,温阳安神。
同时,指导其每日监测基础体温。治疗三个月后,基础体温出现典型双相,B超显示有优势卵泡发育。半年后,月经周期稳定在28-30天,FSH由62mIU/ml降至26mIU/ml,AMH升至0.9ng/ml。一年后,她成功自然怀孕,现育有一子。

结语:顺应天时,唤醒生命节律
徐勤主任的周期疗法,不仅是一种治疗技术,更是一种生命哲学。她通过精准把握女性生理的“时间密码”,在恰当的时机给予恰当的干预,帮助身体重建内在的平衡与节律。这种“顺时而调,应节而动”的智慧,让治疗不再是对抗疾病,而是引导生命回归其本然的和谐状态。
在她看来,每一个规律的月经周期,都是身体自我修复能力的证明;每一次自然的排卵,都是生命节律被唤醒的信号。她用周期疗法,为卵巢早衰患者重新校准了生命的时钟,让希望在顺应天时的调理中,悄然绽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