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红商网 >> 天下汇频道 >> 正文
吕文扬成为东南亚博士后

  实验室的灯光在深夜里显得格外刺眼。吕文扬揉了揉酸胀的眼睛,再次审视电脑屏幕上那些杂乱无章的实验数据。这是他成为东南亚博士做研究的第三年,也是东南亚地区植被研究理论验证连续失败的第七个月。

  "又失败了。"他低声自语,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北京的冬夜透过窗户渗入丝丝寒意,与他内心的焦灼形成鲜明对比。

  手机屏幕突然亮起,是导师周教授发来的消息:"文扬,明早九点来我办公室一趟,有个机会想跟你谈谈。"

  机会?在连续实验失败的情况下,这个词显得如此陌生又充满诱惑。吕文扬将额头抵在冰冷的实验台上,感受着金属传来的凉意。三十岁的他,已经能看见同龄人在各自领域崭露头角,而自己的研究却像走进了死胡同。

  次日清晨,周教授的办公室里弥漫着龙井茶的清香。

  "东南亚热带生物研究所正在招募博士后,"周教授推了推眼镜,"他们对你那篇关于神经退行性疾病植物疗法的论文很感兴趣。"

  吕文扬握紧了手中的茶杯,热度透过陶瓷传到掌心。"但我的后续实验都..."

  "正因为国内条件有限,"周教授打断他,"那里的热带植物多样性可能是你突破的关键。想想看,文扬,全新的环境,全新的物种。"

  三个月后,吕文扬站在吉隆坡国际机场的到达大厅,湿热的气息扑面而来,与北京干燥的冬天截然不同。他拖着两个大行李箱,其中一个装满了实验笔记和专业书籍。

  研究所派来的接待人员举着写有他名字的牌子,是个面带微笑的年轻马来人。"吕博士?我是阿米尔,研究所的助理。欢迎来到马来西亚。"

  汽车驶离机场,窗外的景色逐渐从现代化建筑转变为郁郁葱葱的热带植被。吕文扬的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不仅是由于炎热,更因为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忐忑。

  "到了,这就是我们的研究所。"阿米尔指向一座被绿植环绕的白色建筑群。

  研究所比吕文扬想象的要小,但环境令人惊叹——它就像镶嵌在热带雨林中的一颗明珠。他的新导师,林教授,是位六十多岁的华裔学者,已经在东南亚研究热带植物四十年。

  "你的研究方向很有价值,"林教授带他参观实验室时说,"但在这里,你需要忘记国内的那套方法。热带植物有自己的语言,你得学会倾听它们。"

  最初的几周异常艰难。实验室设备不如国内先进,工作节奏也截然不同。午后的暴雨常常打断实验进程,而吕文扬的马来语仅限于"谢谢"和"你好"。

  一个闷热的下午,当吕文扬又一次因为设备故障而沮丧时,实验室的门被轻轻推开。

  "需要帮忙吗?"一个轻柔的女声用英语问道。吕文扬抬头看见一位穿着白色实验服的年轻女性,她的名牌上写着"玛拉·宾蒂·伊斯坎德尔"。

  "我...我的离心机又过热了,"吕文扬结结巴巴地回答,"已经第三次了。"

  玛拉笑了,眼睛弯成月牙形。"这里的设备不喜欢被强迫工作太久。你得给它休息时间,就像我们午休一样。"她熟练地检查了机器,"来,我教你个小技巧。"

  在玛拉的帮助下,吕文扬学会了如何在热带气候中维护实验设备。更令他惊喜的是,玛拉不仅是实验室技术员,还是当地传统草药学的专家。

  "我祖母是村里的bomoh——你们可能叫巫医,"一次午休时玛拉告诉他,"她教我从植物中读懂大自然的讯息。"

  吕文扬逐渐意识到,这正是他研究缺失的一环——西方科学方法之外的本土知识体系。他开始跟随玛拉走访当地草药市场,向年长的草药师请教。

  "这种叶子我们叫'pokok memori',记忆之树,"一位满脸皱纹的老妇人指着一株不起眼的灌木告诉吕文扬,"我祖父用它治疗那些忘记亲人的老人。"

  吕文扬小心地采集样本带回实验室。当他将提取物加入神经细胞培养皿时,显微镜下的景象令他屏住呼吸——退化的神经突触正在重新生长。

  "这...这不可能..."他喃喃自语,立刻重复了实验。三次验证后,结果依然相同。

  接下来的六个月里,吕文扬几乎住在了实验室。玛拉帮他联系了更多传统医师,收集了二十多种据说能"增强记忆"的植物。林教授为他争取了更先进的检测设备。

  当第一组完整数据出来时,吕文扬的手在颤抖。三种植物提取物的组合显示出对阿尔茨海默症病理蛋白的显著清除效果,效果比现有药物高出近四十个百分点。

  "你做到了,文扬。"林教授拍着他的肩膀,眼中闪烁着骄傲的光芒,"这正是我们研究所一直追求的——现代科学与传统智慧的融合。"

  论文投稿过程同样充满挑战。国际期刊的审稿人对"传统草药"持怀疑态度,要求补充大量实验数据。吕文扬和团队又工作了整整三个月,才满足所有要求。

  当《自然·植物医学》最终接受论文的消息传来时,研究所沸腾了。这是该所十年来首次在该级别期刊发表成果。

  庆功宴上,玛拉递给吕文扬一杯色彩鲜艳的饮料。"尝尝这个,祖母的配方,能让人保持清醒的头脑。"

  吕文扬抿了一口,酸甜中带着微微苦涩。"谢谢你这段时间的帮助。没有你,我不可能完成这项研究。"

  玛拉微笑着摇头:"科学就像热带雨林,没有谁能独自探索所有奥秘。"

  论文发表后的连锁反应远超预期。制药公司纷纷联系研究所,希望合作开发新药。吕文扬收到了多所大学的教职邀请,包括他的母校。

  然而,站在研究所的露台上,望着眼前无边的绿色海洋,吕文扬知道自己已经找到了答案——不仅是学术上的,更是人生方向的。

  "我决定留下来,"他对林教授说,"这里的研究才刚刚开始。"

  林教授欣慰地点头:"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需要扎根。你已经在这片土地上扎下了根,文扬。"

  在接下来的教职面试中,当被问及为何选择留在东南亚时,吕文扬展示了手机里的一张照片——他和玛拉团队在雨林中采集样本的合影。

  "真正的科学突破往往发生在不同文化、不同知识体系的交界处,"他平静地说,"而我在这里找到了最珍贵的两样东西——创新的灵性和学术的家园。"

  窗外,一只色彩斑斓的热带鸟落在树枝上,发出清脆的鸣叫,仿佛在为他的决定喝彩。

    东治书院2024级易学文士班(第二届)报名者必读
    『独贾参考』:独特视角,洞悉商业世相。
    【耕菑草堂】巴山杂花土蜂蜜,爱家人,送亲友,助养生
    解惑 | “格物致知”的“格”到底是什么意思?
    ❤❤❤【拙话】儒学之流变❤❤❤
    易经 | 艮卦究竟在讲什么?兼斥《翦商》之荒谬
    大风水,小风水,风水人
    ❤❤❤人的一生拜一位好老师太重要了❤❤❤
    如何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易学家?
    成功一定有道,跟着成功的人,学习成功之道。
    关注『书仙笙』:结茅深山读仙经,擅闯人间迷烟火。
    研究报告、榜单收录、高管收录、品牌收录、企业通稿、行业会务
    ★★★你有买点,我有流量,势必点石成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