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红商网 >> 天下汇频道 >> 正文
食品科学和机器人技术“联姻” 可食用电子产品走进现实

  研究团队表示,虽然还需要进一步测试和开发,但该传感器表明,制造可消化电子元件是可行的。

  据西湖大学官网报道,该校工学院姜汉卿教授利用生活中可食用并且还具有电子性能的食材,比如海苔、芝士、食用金银泊,制作出了可食用的超级电容器。研究团队表示,这样的超级电容器既可食用,又可消化,能用来为一些微小的设备供电,以检测人体内部的生理状态,避免侵入式检查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和不适。

  姜汉卿团队认为,如果有更多这样的电子器件能以恰当的方式植入或进入人体,未来的实时诊疗电子仪器将大有作为,人类对于自身的认识也将被无限扩展。

  减少电子垃圾保护环境

  研究团队表示,除了用于健康检测领域,“机器食物”项目也将为保护环境作出重大贡献。易于分解甚至消化的食品级材料和工艺,有助于解决世界上日益增长的电子垃圾问题。

  尤其是废旧电池问题。据估计,美国每年有30亿块电池被丢弃。这些电池中的大多数最终都进入了垃圾填埋场,在那里它们将有毒物质泄漏到环境中。

  马里奥也是“机器食物”团队的负责人,他主导研制出的全球首款可食用充电电池几乎所有组件都可食用。具体而言,电池阳极和阴极分别由核黄素(维生素B2)和槲皮素组成,电解液是水基的,分离器(阳极和阴极之间的渗透膜,防止短路)由紫菜制成。

  研究人员表示,一旦充电完毕,这个0.65伏的电池能在12分钟内提供48微安的电流。虽然听起来不多,但足以为低功率的LED等小型电子设备供电。英国苏塞克斯大学电池技术开发物理学家康纳·柏兰德指出,这一研究表明,充电电池能完全由可食用材料制成。

  在另一项突破中,“机器食物”团队开发出了一种可食用的致动器,可将能量转换为机械力,帮助机器人发挥作用。换言之,装了这种致动器的机器人被人吞食后,致动器会使机器人做一些有用的事情,这也标志着研究团队在实现全功能和可食用机器人的道路上迈出了一大步。

  来源:科技日报

2页 上一页  [1] [2] 

       红商网优质内容还将同步分发到公众号、视频号、头条号、西瓜抖音、网易号、搜狐号、企鹅号、百家号、好看视频、新浪微博等国内主力流量平台。

      东治书院2023级国学综合班学费全免!
      『独贾参考』:独特视角,洞悉商业世相。
      【耕菑草堂】巴山杂花土蜂蜜,爱家人,送亲友,助养生
      解惑 | “格物致知”的“格”到底是什么意思?
      ❤❤❤【拙话】儒学之流变❤❤❤
      易经 | 艮卦究竟在讲什么?兼斥《翦商》之荒谬
      大风水,小风水,风水人
      ❤❤❤人的一生拜一位好老师太重要了❤❤❤
      如何学习易经,才不踏入误区
      成功一定有道,跟着成功的人,学习成功之道。
      关注『书仙笙』:结茅深山读仙经,擅闯人间迷烟火。
      研究报告、榜单收录、高管收录、品牌收录、企业通稿、行业会务
      ★★★你有买点,我有流量,势必点石成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