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意见》,各类景区、度假区要加快提升5G网络覆盖水平,推动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景区引导标识系统的数字化与智能化改造升级。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吴若山认为,这些举措为“互联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针对性的支持政策,将拓展现代旅游业产业链条,赋予信息技术在旅游业发展中更大的价值。
《意见》还鼓励旅游景区、饭店、博物馆等与互联网服务平台合作,在线上实现门票预订、旅游信息展示、文旅创意产品销售等功能;支持总结和推广全域旅游发展经验模式,推动建设一批世界级旅游城市,打造一批世界级旅游线路。“这些都将有力加快互联网技术在旅游领域的落地应用。”翟向坤说。
通过推进“互联网+旅游”,丰富和创新旅游体验方式,催化旅游业态创新,各地各市场主体正在积极探索。不少博物馆推出丰富多样的线上展览,架起了大众和博物馆之间的桥梁,实现了身临其境的观赏效果。西安碑林博物馆利用微信、微博和其他数字网络平台,推出数字展览、网上讲座、网上直播等线上服务。在直播中,博物馆讲解员以风趣幽默、通俗易懂的“脱口秀”方式讲述碑林故事,传递碑林文化。
吴若山认为,还应注重倡导文明旅游风尚,提供更高水平、更加丰富的旅游产品,让广大群众在高质量旅游体验中厚植家国情怀、感受幸福生活,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
优化营商环境
激发创新活力
“相关配套政策还要进一步完善。”翟向坤认为,旅游市场主体更好拥抱“互联网+”,需要更好的营商环境作为保障。相关部门应结合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在旅游领域的实践,积极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探索有利于创新成果转化的政策环境。同时,要加强“互联网+旅游”领域内容创作、产品研发、模式创新等知识产权保护,健全线上线下维权机制,增强企业创新动力和活力。
《意见》强调,要统筹用好相关资金,结合实际对“互联网+旅游”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和重点项目等予以支持;创新投融资方式,支持符合条件的“互联网+旅游”企业发行债券;推进“互联网+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加快相关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创新培养培训模式,完善激励机制。“把‘互联网+旅游’的创新项目扶上马、送一程,有利于帮助他们在实现自身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更好满足不断升级的旅游消费需求,释放出更大的消费潜力。”吴若山说。
来源:人民日报 王 珂 唐志宏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