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新时代,小龙虾专业、螺蛳粉专业等新兴专业让人不禁产生疑问——是否有必要如此细分?对此,李子华表示,从我国今后科技和教育发展趋势来看,专业细化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多样化的专业方向有必要做区分。随着时代的发展,原来大而综合的专业逐渐发展出许多研究方向,并且每一个研究方向都自成体系,部分细分领域完全可以设置为一个单独的专业。同时,师资专业水平的提高也支撑着专业细分。在一个专业的发展初期,需要教师在专业广度上尽可能拓展,而当专业体系发展已趋向成熟时,每一个专业方向的发展更加精细,就需要教师在专业理论和实践方面深入挖掘、深入研究,才能培养出专精的人才。”李子华说。
他表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一些交叉学科和新兴产业不断出现,行业和产业发展对专业技术人才高、精、深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校的专业也会越来越多、越来越细。如计算机科学专业就细分出了软件工程、数据库、计算机网络、人工智能、计算机图形学和多媒体、体系结构/编译器和并行计算、人机交互、管理信息系统、信息安全、理论和算法等十多个分支,培养专业技能更加精细的技术人才。
资料显示,美国全国高校的专业有1500个之多,美国密歇根大学可供学生选择的专业有250个左右,允许学生同时选修两个专业甚至三个专业。就此,李子华认为,专业细分是国际教育发展的新趋势。他认为,随着科技和教育的发展,一些新专业如国土安全、全球化研究、计算机取证学、农业生态学等在各高校纷纷出现,甚至一些大学开始允许学生自造专业,即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志向设计专业,于是有了心理人类学、意识与大脑研究、文化犯罪与家庭健康等比较“古怪”的专业。
如何细分需要科学考量
短期来看,不断产生的新兴专业满足了市场需求,使高校培养的毕业生能快速融入地方经济建设。从专业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专业细分可能会有哪些不利影响?此前就有不少学者认为,专业细分会影响培养综合型人才,现状也是如此吗?
李子华表示,关于专业细分利弊的争论在高校由来已久,其有利的方面是可以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切实提高学生就业的专业对口率,为区域产业建设培养更多的实用人才。不利的方面则是,专业越精细,学生通识性知识和能力相对就越欠缺,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虽然专业细分是教育的未来趋势,但综合素质才是决定专业细分成败的关键因素。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才竞争日益激烈。专业细分给学生带来的最大优势在于专业对口,但同时也加剧了同专业下的竞争压力。当人才专业水平大致相同时,综合素质就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另一方面,学习专业知识、满足市场需求并不是学生求学的唯一目标,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也需要通过通识教育拓宽视野、陶冶情操,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更好地为社会、为国家贡献力量。
来源:科技日报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