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民工就业状况
(一)在第三产业就业的农民工比重过半
从事第三产业的农民工比重为50.5%,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一是从事传统服务业的农民工继续增加。从事住宿和餐饮业的农民工比重为6.7%,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从事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的农民工比重为12.2%,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二是脱贫攻坚开发了大量公益岗位,在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行业中就业的农民工比重为3.5%,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从事第二产业的农民工比重为49.1%,比上年下降2.4个百分点。其中,从事制造业的农民工比重为27.9%,比上年下降2.0个百分点;从事建筑业的农民工比重为18.6%,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

(二)农民工月均收入稳定增长
农民工月均收入3721元,比上年增加236元,增长6.8%,增速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分行业看,制造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收入增速分别比上年提高1.9、1.1和0.1个百分点;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收入增速与上年持平;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收入增速分别比上年回落0.4和0.8个百分点。

(三)外出务工农民工月均收入增速快于本地农民工
外出务工农民工月均收入4107元,比上年增加302元,增长7.9%;本地务工农民工月均收入3340元,比上年增加167元,增长5.3%。外出务工农民工月均收入比本地务工农民工多767元,增速比本地务工农民工高2.6个百分点。
(四)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就业的农民工月均收入增速加快
分区域看,在东部地区就业的农民工月均收入3955元,比上年增加278元,增长7.6%,增速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在中部地区就业的农民工月均收入3568元,比上年增加237元,增长7.1%,增速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在西部地区就业的农民工月均收入3522元,比上年增加172元,增长5.1%,增速比上年回落2.4个百分点;在东北地区就业的农民工月均收入3298元,比上年增加44元,增长1.4%,增速比上年回落4.8个百分点。
四、进城农民工居住状况
(一)人均居住面积继续提高
进城农民工人均居住面积20.2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4平方米;户人均居住面积在5平方米及以下的农民工户占4.4%,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从不同规模城市来看,进城农民工人均居住面积均有提高。其中,500万人以上城市中,人均居住面积15.9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2平方米;50万人以下城市中,人均居住面积23.7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4平方米。
图3 2018年按城市类型分的进城农民工人均居住面积

(二)享受保障性住房比例提高
在进城农民工户中,购买住房的占19%,与上年持平。其中,购买商品房的占17.4%,与上年持平。租房居住的占61.3%,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单位或雇主提供住房的占12.9%,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
在进城农民工户中,2.9%享受保障性住房,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其中,1.3%租赁公租房,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1.6%自购保障性住房,与上年持平。
(三)居住设施不断改善
在进城农民工户住房中,有洗澡设施的占82.1%,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使用净化处理自来水的占87.7%,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独用厕所的占71.9%,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能上网的占92.1%,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拥有电冰箱、洗衣机、汽车(包括经营用车)的比重分别为63.7%、63.0%和24.8%,分别比上年提高3.6、4.6和3.5个百分点。
五、进城农民工随迁儿童教育情况
(一)3-5岁随迁儿童入园率提高
3-5岁随迁儿童入园率(含学前班)83.5%,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其中,26%在公办幼儿园,比上年下降0.7个百分点;35.2%在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从不同规模城市来看,入读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比例相差不大。500万人以上城市中3-5岁随迁儿童有63.3%入读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50万人以下城市中的比例为61.8%。
(二)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儿童在政府支持的民办学校就读比例提高
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儿童在校率98.9%,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从就读的学校类型看,小学阶段随迁儿童82.2%在公办学校就读,与上年持平;11.6%在有政府支持的民办学校就读,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初中阶段随迁儿童84.1%在公办学校就读,比上年下降1.8个百分点;10%在有政府支持的民办学校就读,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三)本地升学入园难、费用高问题仍需关注
进城农民工家长对随迁儿童教育的评价中,表示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占75.3%,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对所在学校师资的评价中,认为非常好和比较好的占78.7%,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50.8%的农民工家长反映在城市上学面临一些问题,比上年下降2.7个百分点。本地升学(入园)难、费用高依然是进城农民工家长反映最多的两个问题。对于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儿童,家长持此观点的分别是26.7%和27.2%;对于3-5岁随迁儿童,持此观点的分别是38.7%和51.4%。
六、进城农民工社会融合情况
(一)进城农民工城镇归属感较为稳定
在进城农民工中,38%认为自己是所居住城镇的“本地人”,与上年持平。其中,已定居农民工中该比例为79.2%,对所居住城镇高度认同。城市规模越大,农民工的归属感越低。在500万人以上大城市中,该比例仅为16.8 %,比上年下降1.9个百分点。从对所在城镇的适应情况看,19.6%表示自己非常适应,61.5%表示比较适应。其中,已定居农民工中,该比例分别是34.8%和57.8%。
(二)进城农民工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在进城农民工中,26.5%参加过所在社区组织的活动,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其中,3.5%经常参加,23.0%表示偶尔参加。15.3%参加过人大代表选举,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加入工会组织的进城农民工占已就业进城农民工的比重为9.8%。在已加入工会的农民工中,经常参加工会活动的占26.0%,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偶尔参加的占56.3%,比上年下降1.2个百分点。(来源:央视网)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农民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