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产品不一定是当时技术最先进的,往往是当时最合适的,能最好地衔接现状和下个阶段的。当年,Hao123的技术先进性不如搜索引擎,但因为人们记不住英文网址,一个集合了主流中文网站超链接的门户就是最合适的产品,简单可依赖,很接地气。即使现在用英文命名的产品、域名、APP在中国也很难成功,习惯英文的用户还是很少的,我国迄今为止大学生总共1.2亿,多数人毕业后对英文还是“有借有还”的。关注最大多数用户的情况能让产品更好地普及。
共享单车在三四五线城市有农村包围城市的苗头。哈罗单车在三四五线城市有加大力度。笔者推测有两种可能,一是哈罗单车是低成本策略,有意识地解决成本效益比问题;二是移动支付的协同效应,哈罗单车的投资方是阿里巴巴。阿里通过哈罗单车培养三四五线城市用户的移动支付使用习惯,以期形成协同效应。
以前,三四五线城市出租车拒载、漫天要价挺多的,在滴滴打车出现后大幅改观。三四五线城市用户的跨区、跨县交通还不太方便,坐公交车,用户就要多走路而且到站时间不确定,用户对滴滴顺风车这类性价比高的服务需求是比较大的。滴滴在完善了风险控制和安全保障后,还是有必要开放顺风车功能的,这是广大用户的需求。
对互联网产品的判断可以用巴菲特的滚雪球投资模型,要有足够长的坡道,要有足够湿的雪。坡道指产品是不是长期的需求,足够湿的雪指产品是否有足够的用户粘性。针对互联网行业,要再加一条判断标准“雪球的核心是不是凝练”,指组织的进取心、凝聚力、激励机制。滴滴打车符合这三个条件。
是否允许某个打车软件进入,三四五线城市当地是有政策准入要求的。所以滴滴、快的合并后,依然有新的打车软件出现。以三四五线城市“用户之心”看,网络打车要注册、打开多个打车软件是很麻烦的。这个需求给了第三方平台集成服务的机会。在第三方平台APP上集成多个打车软件,比如将滴滴、首汽、曹操等打车功能放在一起。用户提交打车需求后,第三方平台同时向多个平台推送需求,哪个平台上的司机最快接单,订单就给哪个打车公司。百度地图、高德地图很高明地在地图搜索过程中植入了这项服务。但三四五线城市用户知道这个功能的还很少。
如果百度、高德甚至微信进一步推广和运营这项服务,在三四五线城市可以起量。百度要做大面向C端的支付产品,其实深入这类电子商务交易的业务场景会很有效,比如百度地图打车功能的推广结合支付红包。只有从场景和行为上激活了的用户才是客户。
智联招聘、前程无忧、中华英才网等招聘平台巨头总体利润不很理想,而三四五线城市当地的网络招聘公司往往经营现金流不错,对比鲜明。
三四五线城市市场化招聘的主力是民营公司,岗位多是销售型、技能操作型、服务型岗位。三四五线城市行政职能类岗位很少,一座小桥上挤了很多人时,关系就成了这类岗位就业的重要因素。当地蓝领操作型工种的岗位很多,但是有技能的应聘者少。所以三四五线城市的家长在帮孩子铺设人生道路时,如果注重操作技能型的培养,其实对孩子以后就业更有利。跟投资的原理一样,人多的地方少去,去人少的地方可能有好的回报,去现在人少但以后人会很多的地方才会有超额回报。
三四五线城市招聘市场有三个机会:
1.做三四五线城市的小微企业招聘市场。参考Boss直聘的模式下沉到三四五线城市。Boss直聘在一二线城市做推广比较猛,但在三四五线城市的用户普及率还有提升空间。三四五线城市小微企业、个体户的需求,跟Boss直聘的产品结构比较匹配,市场空间很大。
2.做专注于蓝领的招聘市场,这是常态需求,跟各地的人才市场、人力资源市场处理好关系,分好利益,用好政策补贴,有可能出现全国级的平台。基于蓝领职工用户还可以有衍生服务,比如劳工异地社保缴纳、金融服务等,笔者注意到工猫、易工家等几个产品在这块做得还不错。
3.收购三四五线城市当地的招聘龙头企业,或合并重组成一家大公司,突破营收规模瓶颈,走资本市场。
三四五线城市的房屋出租、二手房出售信息在网络上公布的很少,包括搜房网、58同城、赶集等平台上发布的信息,不及线下房产中介在门店里写出的信息的十分之一,与一二线城市也形成鲜明对比。笔者观察到百姓网反而在一些三四五线城市有下沉的现象。笔者认为这对具有三四五线城市房产中介合作拓展能力或者有大量三四五线城市C端用户的企业是一个机会。三四五线城市的租房需求主要来自于外来务工人员、无车人士、因为家在另外一个区、县所以通勤时间长的人。用户对价格的敏感度偏高,所以这个下沉市场有弯道超车的潜质。
来源: 亿欧网 作者: 柳文龙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互联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