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门槛和“难言”的使用体验
  对于目前分时租赁市场的尴尬处境,一位业内资深分析人士对懂懂笔记表示:“国家层面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只是给市场释放了一个利好和努力的方向。但目前限制这个行业扩张的主要原因是准入门槛太高,汽车毕竟不比自行车,在单价成本要高出近百倍的情况下,平台很难在短时间之内大范围覆盖市场。而没有量的保证,就无法在用户总量以及经营状况上实现突破。”
  车辆的采购是这些汽车分时租赁平台前期最大的投入成本,而为了尽可能降低成本,平台方都会选择和国内的整车企业进行深度合作,从而降低采购价格。一位中型分时租赁平台的内部管理人员就对懂懂笔记表示:“多数企业前期会选择和不同车企展开合作,因此车辆的采购价格会比市面上的零售版本低很多。”
  不过,即便在这样的前提下,平台采购车辆的整体投入依然巨大。以途歌为例,目前途歌在北京地区运营的主要车辆有smart、雪铁龙C3、标志2008等车型。如果以每台车的平均采购成本6万元计算,那么途歌A轮融资的2500万元人民币也仅仅只能采购400辆左右。
  全国市场迅速铺满,覆盖主要的一二线城市,这需要多少辆汽车,多大的投入?
  如果车辆投入较少,就很难实现在全国主要城市大面积的场景覆盖。由此会造成站点少、车辆少,利用率低等一系列用户实际使用中的难题。
  不过,尽管车辆的采购成本高,但仍不是这些平台支出的大头。有数据显示,日常运营中的成本支出居然要高于车辆采购的成本。上述分时租赁平台管理人员对懂懂笔记表示:‘“通常情况下, 车辆采购的成本约占平台支出总成本的40%,更多的资金是用在日常车辆的运维和人员成本上。其中,为了保证车辆的高利用率,需要大量的地勤人员不断将那些长时间没人使用的车转场到高使用率的地区。”
  这里面的道理,我们可以从日常经常看见的一辆辆装卸共享单车的货车得出一些结论。
  而地勤人员的投入虽然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分时租赁车辆利用率的提升,但也大幅增加了平台运营的成本。另外,即便平台在尽可能提升车辆使用率,但也会因为整体车辆投入少、停车缴费引起的滞留、车辆发生事故需要维修、暴力驾驶导致故障等等原因,导致用户的使用体验无法大幅提升。

图片来源:微博@陈震同学
  作为一位曾经的分时租赁汽车用户,在望京工作的吴先生对懂懂笔记表示:“这种分时租赁的汽车数量感觉挺少的,很难说像单车那样路边很快就能找到。用户往往在使用之前找车辆都要找好一会,而且找到汽车之后还不能确定可以使用,经常会有辛苦半天找到汽车之后遇到车辆存在无法解锁(如地库里没信号)、有损坏、低续航,以及在非指定停车地区需要补交额外停车费用等情况。另外,相当一部分车里面很脏,经常能看到上一个使用者留下的‘纪念品’。”
  对于他而言,想要顺利开上这种‘共享’汽车其实并不容易。
  当懂懂笔记询问他既然使用体验不好,为什么还会注册并使用时,吴先生表示:“一开始感到新鲜,自己开车毕竟和打车上班感觉体验是不一样的,另外就是之前这些平台的补贴都很大,实际使用下来的费用比打车要便宜很多。不过现在补贴没有之前那么多了,这些平台整体的价格差不多,感觉也没有打车显得方便,所以就申请退押金了。”
  分时租赁的刚需竟是伪命题?
  对于分时租赁汽车市场的未来,此前曾有一些业务人士认为,自动驾驶技术的成熟将会为分时租赁市场迎来难以想象的发展机遇。确实,如果自动驾驶技术(L4级别)真正成熟之后,可以在用户取车和还车方面节省相当一部分时间成本,同时大大提升周转效率。
  但对于自动驾驶技术的革新,可以说很难一蹴而就。另外,自动驾驶技术的成熟同样会在网约车以及其他领域得到充分应用,这对整个大出行市场的商业模式都是颠覆性的。
  现阶段来看,如果说网约车解决长途出行(2公里以上),而共享单车解决最后一公里的话,那么分时租赁的使用场景应该落在哪里?单纯从使用场景来看,分时租赁很大程度上和其他细分市场存在不少重叠。
  有业内资深分析师对懂懂笔记表示:“现阶段的分时租赁不像共享单车或者是一些刚需的共享项目有很强的必要性,其实它的可替代性非常高。虽然网约车不一定比它发展更早,但是便利性绝对高出一个量级,而且性价比也更合理。所以,对于分时租赁的应用场景而言,市场竞争很激烈,可替代性也非常高。”
  面对分时租赁的现状,对于一般消费者而言最理想的使用场景,应该是离自己最近的停车区域就有可使用的车辆,而且车内干净、整洁,无需支付额外的停车费用。到达目的地后,就近就有可以使用的停车位便于停靠。但以目前的国内汽车使用环境以及各平台的资金实力而言,恐怕无法实现这样的使用场景,特别是在寸土寸金、交通状况复杂的一线城市。
  所以,尽管资本青睐、政策倾斜,但是分时租赁市场依然遭遇各种困境。车辆、牌照、停车资源等公共资源以及车辆调度、运维、管理及用户习惯培养等,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更长的培育时间。
  但是,如今的市场境况还能给分时租赁场内玩家多长的期限?
  可以说,如何在兼顾用户体验和整体成本之间寻找到一个更适合自己以及当下市场环境的商业模式,避开像网约车那样的补贴大战,摒弃类似单车市场后期出现的巨大资源浪费,是众多分时租赁平台目前的首要问题。在经历盲目扩张、狼奔豸突之后,场内剩下的玩家不妨思考一下,这条重资产之路还能有哪些新的玩法?
  来源:懂懂笔记
共2页 上一页  [1] [2]     
滴滴进军新能源车分时租赁 程维否认有造车野心
分时租赁电动汽车三大痛点:找车难 停车难 退押金难
电动汽车分时租赁春天还没到来 赛道是短还是长?
神州租车入局 汽车分时租赁市场规则将重构?
神州租车低价杀入汽车分时租赁 真痛点PK伪需求
搜索更多: 分时租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