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作家伍尔夫在《一间自己的房子》中写到:有一间自己的屋子,女人就可以平静而客观地思考……她们的单身可能暂时,也可能永恒,只有房子是她们生活中最坚挺的本钱。
现在,“单身经济”不再局限在女性身上,众多白领和中产阶层的男性消费潜能也被激发出来。这庞大人群的生活喜好,已经在改变衣、食、住、行、娱乐、社交、养老等各个产业,同时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与转型。
收割“单身潮”红利
现代生产和服务为单身生活提供了种种便利。然而,S女士唯一感觉不好的是吃,并不是担心一个人去餐馆吃饭尴尬,而是作为一个吃货,为不能多点几样菜而遗憾。
而今,美团外卖平台上,有很多餐馆都开始提供小份,可以双拼或多拼,即使一人份也可以吃到两三个菜。空闲的时候,S女士开始自己在家做菜,有很多小巧又兼具多功能的家电,使用起来既方便,又不会浪费食物。
利用大数据,天猫敏锐地捕捉到单身人士的这一需求,帮助商家摸清了市场。100克装大米、200毫升红酒都是在其推动下诞生的,它们也成为今年同类单品中销量增速最快的产品。某家冰箱专卖店还准备推出专门用于冰镇香水的袖珍冰箱,“需求量真的很大”。
其实,单身潮早就在悄无声息地影响着商业,例如,已经有20年历史的呷哺呷哺;售卖轻食的24小时街边便利店,特定区域的店面还有专门就餐区;可以分拆组合的家居,宜家三分之一商品的购买者是单身人士。
以贴心服务成名的海底捞近年来专门为单身人士准备了毛绒玩具,进餐时放在客人对面陪伴。成都火锅名企“皇城老妈”则干脆孵化了壹小馆,主打一人食小火锅,像日式回转寿司一样,座位围绕着中央厨房岛。
现在,自助式迷你KTV包房、一人健身、单身公寓、独自旅行都是兴起产业。F先生钟情的旅行社,参加者80%以上都是单身人士。
如今,“单身狗们”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固定的消费群体。调查报告显示,他们普遍青睐影视、旅行、运动健身,其中男性对健身、科技和音乐等方面兴趣浓厚;女性则更偏好护肤、时尚潮流和健身等领域。
在传统消费场景,单身经济还是小众;但在互联网经济中,单身经济则已成为一大主流。
互联网经济解决了单身消费者的三大需求:服务、娱乐和社交,因此也滋养了大大小小的互联网企业。
美团点评65%的外卖订单来自单身客户;在电商平台购买小袋独立包装食品的主力军是90后“单身狗”;订购互联网鲜花的女性用户超过一半是为了“取悦自己”。
视频网站、直播软件、网络小说、网络漫画提供了娱乐粮食,付费人群中单身比例高居不下。陌陌、探探等社交软件和网络游戏更是依靠单身人士才支撑起来一片天……
虽然社会观念和制度还惰性依旧,但“单身经济”的崛起已是不可阻挡的趋势,它潜移默化中改变着世界,影响着大众生活。对利益和需求最敏感的商人,早已开始薅单身的狗毛,收割了第一波红利。
“巨大宝矿”改变未来
对于未来,Z小姐选择不婚,她想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事业中,也知道自己的强势性格不适合婚姻,因此放弃了结婚生子。
F先生则还是想找到一个合适的人结束单身,只是这个以精神契合为前提的“合适”比较难。
S女士对单身与否保持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她选择活在当下。
在《新周刊》的那份调查中,85%的受访者是因为现实条件和自我生活经验,主动选择了单身生活,而面对传统的婚姻观念,38.1%的人不为所动,30%的人略受影响。
未来,中国单身和独居人群的比例不会像欧美国家那样高,不过以文化相近的日韩平均水平来计算,我国也会有4亿以上的单身人口。
这样一个巨大宝矿,会让商业越来越向单身经济倾斜,会有越来越多的产品服务单身群体。除了眼前的消费提升,养老、投资理财、医疗保险、科技发展方面的变革才刚刚开始。
Z小姐妈妈总是担心女儿老了怎么办?Z小姐自己却充满信心,既然未来会有各种“机器娃娃”,也会有各种“机器护士”。何况一个芯片就可以实现与外界无缝连接,她心脏的一个异常跳动都会被监测到,绝不会发生“孤独老人惨死家中多日无人发现”的悲惨新闻。
“单身社会”改变了人类对自身、对亲密关系的理解,也将改变人类成长和老去的方式。就像蝴蝶效应一样,每一个改变都会在经济领域刮起一场飓风。
与此同时,单身经济的崛起又会加速单身社会的进程。未来,人工智能、基因医药等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将让人摆脱生育和体力的束缚,单身和非单身生活都可以是幸福的生活方式。
根据克里南伯格的观察,在舆论媒体无处不在、人与人高度紧密相连的社会中,独自生活反而能令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以及更懂得享受伴侣的陪伴。
让人感到孤独的,不是单身本身,而是心能否自在。
来源: 华商韬略-孔令娟
共2页 上一页 [1] [2]
随手解救单身狗,七夕情人节生存指南请查收
单身狗的拥抱|怀柔万达广场开启七夕新模式
“单身狗”经济崛起?韩一人户增加促迷你水果热销
狗年不做单身狗,‘Happy Heart桃心’带你开启爱的旅行
供应链金融平台金投手:一只“单身狗”因当年没有互金投资 失了恋
搜索更多: 单身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