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物电商,红海中的红海
拼多多所在的电商领域叫实物电商。这个领域是电商里面,红海中的红海,即使战力凶猛如王兴,也唯恐避之不及。

王兴的副手叫王慧文,王慧文在一篇文章里提到分类的重要性,他引用了今天中国最杰出的产品大师张小龙的一句话“设计即分类”,进而认为:产品即分类,商业模式即分类,战略即分类。
换句话说,能够在原有的市场里面找到一个新的角度或者维度进行分类,是你实现突破的重要一步。
王兴在2009年时,提出一个理论叫四纵三横。

他说,互联网会有三个阶段:Web1.0(以搜索为核心的动作点)、Web2.0(社交)、Web3.0(互联网)。

王慧文在去年的一次演讲中,将互联网的商业模式进行了如下的分类::
1、横着一刀,上面是A,下面是B,A是供给和履约在互联网上,B是供给和履约在互联网下。
2、纵着一刀,B1是以SKU(最少单位产品)为中心的供给,换句话说是实物电商。B2是以location(位量)为中心的服务,换句话说是生活服务电商。
阿里巴巴显然在实物电商领域,而美团在生活服务领域。
2010年-2011年间,美团做了一个最重要的决定,转战生活服务市场,避开了阿里在做的实物电商。
而拼多多在哪里?拼多多就在实物电商B1里。
问题来了,连王兴都避之不及的实物电商里面,居然诞生了一个超级独角兽拼多多。
而拼多多做得恰好是美团当年放弃的实物电商、社交电商和团购模式。
黄峥看到了王兴没有看到的哪些东西?
二、拼多多的要点:人和货的匹配
我们一步步引入。
电商有三要素:人、货、场。

王兴的分类维度是什么?
货的品类:实物或服务。
黄峥的分类维度和王兴非常不同。
黄峥的分类维度是人与货的匹配方式。他在一个横的分类上,纵着插进一刀。
当《财经》小晚问他,将来会不会做全品类扩张。
黄峥说,全品类扩张是传统的流量逻辑,品牌升级是五环内人群俯视的视角,我不认为拼多多要品牌升级,要全品类扩张,这是不对的。
我们要做的事情永远是匹配,让合适的人在合适的场景下,买到合适的东西。
人和货的匹配,是黄峥(拼多多)的要点。

回到基本要素上,阿里巴巴在这三个要素里,必须得到的是什么?
一定是场。
阿里巴巴内部的金律是,不遗余力地获取流量,让商家围绕流量竞争。
阿里巴巴最重要的商业模式不是收取交易费,而是流量。
因为你有流量,所以才可以获取交易费,这是阿里巴巴生意的实质。
阿里巴巴是场,美团、京东也是场。所以,他们需要花大量的钱去拥有自己的流量。
流量是他们的护城河。
而拼多多完全抛弃了这个逻辑。
在这三个要素里,拼多多商业模式的基本单元是人与货的匹配。
用拼多多拼一个团,扔到你的朋友圈里,你就参团了,所以最小单元是人与货的匹配。
人与货怎么匹配?
人和货里,人更重要。拼多多人、货匹配的方式是货找人,人是核心。
所以,从PC互联网转移到移动互联网的下半场,黄峥到底看到了什么变化?
供给和需求的匹配关系发生了本质的变化,这个变化很多人没看到。
举个例子,PC时代的代表性资讯公司是百度,移动时代是今日头条。
PC时代的代表性视频公司是优酷,而移动时代是快手。
淘宝是PC时代商务领域的代表,而移动时代是拼多多。
三者对比,共同的变化是什么?

前者是流量逻辑,搜索,人找信息或者是人找货;后者是人的逻辑,是推荐的动作,是信息找人或货找人。
今日头条、快手以及拼多多,这几大新兴巨头的统一的逻辑是,供给和需求的匹配反过来了。
三、PC到移动,用户的使用习惯发生了变化
小晚又问他,拼团和低价都是电商领域里旧有的工具,你是如何把战术变成战略的?

黄峥说,流量分发模式的顶级商业模式是搜索引擎,对拼多多来讲,搜索占比很低,拼多多的主题模式不是关键词的流量分发模式。

他强调,我们始终关心主体场景,一个人推荐给另一个人。
或者你打开APP后,机器通过人工智能算法推荐给你商品。
只有两种推荐,熟人推荐和机器推荐。
拼多多的搜索场景非常小。
APP里第一类是秒杀、特杀、清仓、免单,只有44%是搜索。而淘宝和京东的购物习惯93%是搜索。

黄峥在采访中解释了原因。
大家在手机上敲字比在PC端麻烦。比如,原来是50%搜索,但在移动端最多是15%搜索,整体的基础逻辑变了。


前端用户消费状态发生巨大改变的情况之下,其实是在呼唤新的模式。
当我们一直说,从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发生了什么变化的时候,其实很重要的变化是用户的使用习惯。
他说,我们刚好做了一个产品,可能不是最好的,但它切合了这个大方向。尽管今天很粗糙,但它的底层逻辑是朝向这个大潮流的。
所以,在一个红海当中的红海,面对同样的世界,拼多多和淘宝看到了不同的维度,因此黄峥对于竞争的理解也与众不同。

小晚问他,有人认为拼多多可以打掉淘宝40%的订单,你同意吗?
他说,不会。我们跟淘宝是错位竞争,我们是同一批用户的不同使用场景。错位,才会长得更快。
小晚又问,王兴说过,同向为竞,相向为争,你怎么看待竞争?
黄峥说,滴滴和美团是在强竞争环境中长大的,但拼多多的成长环境不一样,我们在一个看似没有机会的饱和领域找到了新的商业突破。
因此,拼多多不需要浪费大量的资源过度竞争。
各位想想看,你在互联网历史上见过这样的案例吗?
做到了300亿美金,居然之前没有竞争对手来打击他,或者说根本没有人注意到他,而自己也没有花巨资来聚拢流量。
为什么?
因为看到了不同的维度。
阿里、京东、滴滴、美团是帝国式竞争,有明确的地盘界限。
但是我觉得,我们这一代人的思路不该是这样,拼多多和淘宝更像是两个不同的维度,正在慢慢融合。
同一个地盘就是看同样的一个世界,哪怕地盘大了大家互相多分一点。
但黄峥根本不是在同一个平面里看,他看到的是不同的维度。
所以,王兴看的是货的分类,而黄铮看的是货和人之间的匹配方式发生了变化。
共2页 [1] [2] 下一页
樊登读书 一家内容付费平台的实物电商探索
美团做减法:实物电商遭放弃 专注O2O
搜索更多: 实物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