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素四:融合。
新零售是大融合的零售,把融合的概念展开,是业态的融合、供应链的融合。线上与线下,本身也是业态的问题,但权重太大,单独拿出来分开说。
融合1:线上线下融合
从这个名词出现的第一天,老师给的定性就是“线上线下必须融合,没有电商,只有新零售”,线上线下的对立是阶段性的,未来都会模糊,都会一勺烩,但求卖货,无问线上线下。
迎着这个潮流,直截了当的反映就是,线下实体都在谈线上业务占比,这是新的KPI,盒马CEO侯毅在阿里巴巴投资商大会上说,盒马线上占比超过60%,就是特别好的意思,据报道说,“迷倒”了众多的与会人员。
线下实体店,可以通过线上业务提高坪效,提高经营业绩,各路文章、新闻都在这么说。
通过线上业务提高坪效,貌似这背后应该是“仓店一体”的业务,比如盒马鲜生一类的,否则应该是门店算门店的坪效,配送仓算配送仓的坪效。
公式应该是:坪效=(线上销售+线下销售)÷(前店面积+后仓面积)。
提几个问题:
为了保证线上业务的配送,仓店一体的业态,需要用零售铺面的价格来租配送仓库,这个账是不是一定能算得下来?
为了迁就后仓,选一个零售铺面价格低的地方开店,周围商圈有多少是它的目标顾客?
如果地点偏一点,配送的范围就必须扩大,才能够3公里扩大到5公里,配送人员的效率会降低,每单配送成本会增加,这么做划算吗?
这是道运筹学中的规划问题,当各项资源有一定的约束,求产出最大。多数的新闻更像是朋友圈,都是热热闹闹一片朝气蓬勃,背后各家有各家的问题。线上人希望借助线下店完整小商圈内的配送,而占着一块地皮的店,自有它的烦恼:好的地方贵,便宜的地方不好。
融合2:不同业态融合
第二种融合是业态的融合。
混搭一直很流行,不是新生事物。举几个例子:
去悉尼海鲜市场看看,卖海鲜的也帮你加工,边上自己找地方吃,这“摊档+餐厅”模式,运作了一个多世纪了。
很多人去宜家是奔着吃饭去的,运作了几十年了,“家居+餐厅”;
多数连锁便利店里都有吃饭的地方,“便利店+餐厅”;
公司楼下的保利书店提供咖啡和轻食,“书店+餐厅”;
二人转大舞台里卖烧烤,“文艺+餐厅”;
桑拿洗浴按摩场所提供自助餐,“大保健+餐厅”。
混搭方式多种多样,基本上列出所有业态,进行排列组合备选都可以,脑洞可以很大,但背后的核心是:最大化吸引流量,利用流量,留住流量。把人新引来,多重消费,养成粘性,不断地来。无论多少的组合项,最安全的配置项是“餐厅”,餐厅是体验之王,餐厅是高频业态,餐厅=流量,其它的都是蹲在门口蹭流量的。
生鲜也是高频购买的品类,是以前电商头痛的品类。如盒马般线上基因的人,试图用“生鲜超市+餐厅+外卖”的形式,搭在APP上闯出一条新路,貌似还不错,开店速度很快。如果以媒体知名度和商学院参观人数作为最重要的衡量标准,盒马已经打赢了这场创新之仗。
问题也是有的。多种业态往往意味着多种供应链,一家企业面对多个供应链,而供应链之间往往缺乏协同,这几乎就是同时做了几个企业的意思,大大增加了管理难度。
融合3:前台后台融合
链条上的任何环节,自己做大做强了,难免看其它弱势环节着急。新零售想要产品体验好,又想要高效,但从自己身上挖潜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对整个产业链上游下手。新零售企业所在的链条包括销售、流通、生产、研发。
新零售们,自己控制着对购物者的购买现场,这是它们要自己努力的地方。
向上走一步,是干掉流通环节。农超对接、产地直采,说的都是这个事。好处一是降低成本,二是对质量有更好的管控。初心是好的,能否真的降低成本,是不是对质量有更好的管控,这要看专业水平。永辉的人能够管好生鲜,其他掌握了先进的互联网思维的人不一定,还是要找到专业的人,否则会犯低级错误。
再多走一步,赋能生产环节;再多走一步,赋能研发环节;再多走一步,开发自己的自有品牌。这些步骤能不能走得通,还是要看专业能力,和前面谈的流通环节一样。小米的生态模式就很好,专业的事让专业的公司去做,大家磨合好游戏规则,理顺利益机制,剩下的,事情会自己推着自己走。
小结
任何一个新的行业,技术,概念开始都会有泡沫,但是终究会回归正常。一切事物发展到后来,都会展现出简单安静的姿态。变革伊始,就能分清哪些是泡沫哪些是正常,很难,要多想想那些底层不变的事。菲利普科特勒的《营销管理》出了第十几版了,《黄帝内经》还是东汉的版本。
高效、体验、技术、融合,放在100年前适用,放在今天也适用。高效——用经营绩效评测生意结果,体验——用顾客体验来衡量服务结果,技术——用技术水平判断管理提升,融合——用线上线下、不同业态、前台后台等三种融合来判断模式创新,几乎是通用标准,也是检验新零售羊皮大氅下那是个什么物种的试金石。
(来源:为之 王烈)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一家60年的老牌百货,如何借化妆品重生?
化妆品成韩国外贸新宠 出口4年间增3倍
内地客不再为高端化妆品埋单 客单价下滑 莎莎股价暴跌
韩国中低价化妆品在中国市场集体遇挫 韩妆要凉了?
支付几十元邮费就可获得名牌化妆品?其实你上当了
搜索更多: 化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