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剩经济下的“空转市场”
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自2011年开始,全球人均GDP已经连续6年超过1万美元。这标志着人类文明正经历重大的转型期,那就是发达地球的来临。信息时代的快速流通与充裕的资本一方面在加速全球化的深度,另一方面也在加速抹平全球不均衡发展下的洼地市场。
发达经济体中,欧洲的年均GDP已经连续多年低于3%,日本的GDP则更为惨淡,平均不到1%。美国的经济同样在低增长中徘徊多年,2017年的GDP仅为2.27%。作为全球最后一个高速运转的引擎,中国经济也在新常态中转档降速趋向平稳,2015年开始在7%以下徘徊。全球各主要经济体GDP增长率下降的动因主要是由消费市场驱动的商品经济已呈现过剩之势。
当全球经济都在仰望中国增长时,刚刚过去的7月份统计数据并不乐观。来自Wind与海通证券的数据显示,7月社消、限额以上零售增速为8.8%、5.7%,均较6月回落,而社消实际增速则创下6.5%的历史新低。
7月经济继续走弱,生产端工业增速低位持平,需求端出口维持平稳,但投资、消费继续下滑,经济下行拐点进一步确认。8月上旬,41城地产销量增速再度回落转负,六大发电集团耗煤增速较7月继续下滑,表明8月供需起步偏弱。而作为最重要的领先指标,7月社融增速继续回落,意味着下半年经济寻底之路仍漫漫。
与宏观数据相对应的是,大宗消费品的价格指数持续下探。
由于产能过剩,以家电、汽车为代表的个人大宗消费品价格近些年不断走低。比如65寸的液晶电视价格已跌入4千元,BBA的当季新车也不再价格坚挺。电子产品新品上市的时间越来越快的背后是第三次工业革命尾期,技术已高度成熟,产品同质化严重,很难再通过较大技术迭代来塑造实质性的用户体验差异。
饱和市场带来的另一个副作用是在新一代年轻人中兴起的低欲潮流。日本已经率先进入“低欲望社会”,无论物价如何降低,消费都得不到有效刺激;经济没有明显增长,银行信贷利率一再调低,而30岁前购房人数依然逐年下降;年轻人丧失物欲和成功欲,对于车和奢侈品嗤之以鼻;“宅”文化盛行,一日三餐因陋就简。
在中国经济高增长下出身的95后与千禧一代,家庭环境与生活水平整体优越,未来也将继承父母留下的房产等资产,他们这一代更自我,更个性,也更注重自身的感受,强调生活方式和参与感,并不像在困难环境中成长的前几代人对物质财富拥有天然的心理饥渴与占有欲。
移动互联网的高度发展所创造的虚拟世界,也正在吞噬年轻一代的社会行动力。游戏、线上社交、海量的兴趣信息流、亚文化圈层牢牢的锁定了年轻一代的碎片化时间和参与社会实践的主动性。如果没有有效的平衡手段,浸泡在移动互联网中的中国年轻一代同样有滑入“低欲社会”群体的可能。
被杠杆掏空的购买力
作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并享有随时开动印钞机绑架全球经济的美国为什么也开始流行平价电商呢?其实美国的负债情况已经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目前,美国政府的名义负债已高达70万亿美元(美国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险的“将来支出扣除将来收入后的总现值为”-49万亿美元,再加上21万亿美元国债)。这几乎接近当前全世界的GDP总量。
当然,与政府高负债同行的是美国家庭与个人的负债也同样高企。独立经济学家Michael Snyder预计,除去抵押贷款债务,到今年年底,美国消费债务预计将达到4万亿美元。美国贷款比较网站LendingTree通过分析了美联储关于信用卡、汽车、个人和学生贷款等非抵押贷款的数据,结果显示,美国人每年收入的26%以上都要偿还这笔债务。
与之相比,更值得关注的是学生贷款泡沫的成倍增长。美联储(Federal Reserve)数据显示,2018年第一季度,美国未偿学生债务首次达到1.5万亿美元。美国 “青年无敌”(Young invincivers)的青年维权组织近期发布的一份分析2016年美联储数据的报告显示,25至34岁的美国人拥有大学学历和学生债务,其净资产中位数为负1900美元,这比2013年下降了9,000美元。
如今,美国家庭平均负债近14万美元,是平均家庭收入的两倍多。如果再把每个家庭在公司债务、地方政府债务、州政府债务和联邦政府债务中所占的份额包括在内,这个数字就会高出许多倍。债务杠杆已经到了不可维持的地步,大手大脚花习惯了美国老百姓也有被迫节衣素食的时候。
那么中国的情况又如何呢?我国私人部门债务-GDP偏离度在2011年首次突破10%后,目前已逾越30%的水平,达到了通常可能引发金融危机的临界点。
按照传统预警指标分析,中国债务问题早已进入高风险区域,但并未迎来“明斯基时刻(MinskyMonement)”,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我们要知道,中国居民储蓄率保持在30%左右,仍然在全球领先,只要居民部门的超额储蓄继续为企业和政府部门的存量债务和新增债务融资,债务问题就很难演变为系统性的危机,但会表现为内需不足、通缩风险上升,因为债务的本质是对未来消费的透支。
不过房地产这几年的过快发展也正在掏空中国居民的购买力。来自Wind和海通证券研究所的数据显示,中国家庭债务目前已超过40万亿。以前高储蓄率闻名的中国人现在却在拼命加杠杆:14亿人坐拥450万亿存量房产,而净存款只有26万亿。
这导致的后果就是今年以来消费增速创新低,主要原因是必需消费普遍下滑,这反映出居民举债买房透支购买力,已经开始出现抑制消费。在可选消费部分也是涨少跌多。其中汽车类零售降幅收窄至2%,石油及制品类增速再创新高至18.4%,地产相关消费普遍回落,家电类增速0.6%几近归零,家具类、建材类增速分别下滑至11.1%和5.4%。1-7月汽车、家电、家具、建材消费增速分别为2%、9%、10.3%和7.6%,较17年全线回落,指向今年以来可选消费普遍低迷。
消费领域的亮点依然是网上零售。1-7月实物商品网上零售同比增速29.1%,虽较年初35.6%有所回落,但仍保持在30%左右高位,远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3%的增速,占后者的比重也高达17.3%。
平价电商在全球主要经济体的相继崛起,除了移动互联网对人性的迎合外,全球经济发展过度依赖杠杆拉动所形成的空转效应与负债率的攀升,正在酝酿一场愈加难以预测的危机。这场危机的波及范围将不止于眼前的消费危机。
来源: 钛媒体-田黄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平价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