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譬如:
……
如果这段文字记录略嫌久远、还不足以说明街边店在现今美国人生活中之地位的话,我们很可以求教于谷歌。它会用它的记录告诉你,对美国人尤其是纽约客们而言,街边店就相当于他们城市生活的生命线。既然如此,你就应该对其避忌三分,即便要取代它们,也只能静悄悄地去蚕食(因为你不是亚马逊),哪能像这样呢——
况且,这种想法也太自我了。真相是:在这篇宣言尚未公之于众时,Fast Company 就已经在文中指出,一些杂货店店主已经要联名抵制 Bodega 进驻自己社区了;而在文章发出后,Bodega 更是在一夜之间引来臭蛋无数,不仅招来了《名利场》、《华盛顿邮报》、《卫报》等的一致批评,更是在推特上成了众矢之的。呃,不上图了,直接摘录下列位“护法”的吐槽吧:
“当你骑车经过街道时,Bodega 会叫住你,告诉你你妈正在找你吗?”
“想买厕纸又没带钱时,它会让你赊账吗?”
“街边店可不止是能买薯片而已!作为一名女性,孤身行路又察觉到危险时,我都会直奔街边店!”
“跟街边店店主做邻居几十年了,小时候他经常护送我回家,经常在我妈忙不过来时给我们家送牛奶。”
“你们这俩混蛋,别去‘颠覆’那些运转正常的事物好吗?”
……
好了,吐槽汇总在这儿,大家自己去看吧。总之,Bodega一上来就摆出一副颠覆的态度,却没想到:要颠覆的对象在现有消费者眼中不但没有任何痛点,反倒承载着他们诸多情怀。
其次,店名和Logo的选取大有得罪移民后裔的嫌疑,而且恰恰是在新移民政策落地、民众对移民普遍同情的当口上。方才说了,将近 100 年前的外来移民是创立美国街边店文化的主力军,而如今,他们的后裔很多子承父业,就守着那一爿小店过生活。对这些亚裔、拉美裔、南欧裔们而言,日子已经越来越紧巴了。由于租金日益昂贵、连锁店越开越多、大超市的碾压日渐严酷,许多街边店已经关门大吉。如今再加上特朗普在移民新政上不断施压,很多店主都觉得快活不下去了。要不,他们也不会在不久前群起抗议,以关店甚至集体跪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恐慌和愤怒。
这些新闻早已见诸《纽约客》、《今日美国》等大报,但Bodega两位创始人偏偏就是没看见。不然,就算他们真要颠覆这些老实人的生意,也不会堂而皇之地用Bodega这个名字。
因为随便使用这个词,在某些说西班牙语的移民看来,是犯忌的。纽约州西班牙商会联盟的主席弗兰克·加西亚(Frank Garcia),当年他的祖父曾经参与过 Bodega这个专用词的推广工作。今天他明明白白地向公众表态说:“对我而言,非西班牙裔却想用Bodega这个词来赚快钱,实在是冲撞了我们。好些街边店从六七十年代就开起来了,这么抢他们的名字真是不尊重啊。”
还有那个不过脑子的Logo设计。用动物形象无可厚非,但偏偏选了猫这种街边店中最常见的宠物。不知两位创始人晓不晓得,“Bodega Cats”除了是移民店主们的小伙伴外,还一直是Instagram和推特上的明星,粉丝成千上万。用它们的形象做自己企业的吉祥物、然后又通过宣言让粉丝们以为:它们会很快在自己的挤兑下变成无家可归的流浪猫……这真的,除了用“找打”外,再也找不到更好的形容词了。
公关也公关不过来
在遭到迎头痛打后,麦克唐纳赶紧在Medium 上发文止损。总意概括如下:一、为自己的冒犯而致歉;二、Bodega 其实无意要挤走街边店,而是希望成为它们的补充,进入它们无法入驻的角落,为人们提供便利;三、名字起得确实不当,他们之前虽然在某些移民群体中做过调查,但很遗憾:问错人了。
回复总共有256条,但还是骂声居多。归纳起来观点有三:
一、说到底Bodega 也就是个无人售货机,创始人有些太高看自己的“创新”了。搞不好,Bodega就是第二个Juicero;
二、道歉中显出了自相矛盾之处。在接受Fast Company采访时创始人明明说了:到头来,那些街边店都会变得可有可无,而Bodega 却会开出 10 万家,开到“总有一个近在你身旁”,而现在,他又说“我们无意挤走街边店”。这的确听起来不够真诚;
三、创始人说在命名前也曾担心过Bodega 这个词会被解读成“文化剽窃”,因此的确做了一番调查,但很遗憾,他们没拿出正确的提问方式,因此也就没得到正确的答案。可问题是,这个调查可能根本就不必做。命名是否恰当,本身就是创业者应该结合着对文化、心理、历史等的洞察,自己去定夺的,消费者并不能给出明智的指点。更何况,只要稍微留心一下Bodega 这个词的历史和移民店主们近来的境遇,就能断定自己该换个名字的。这只能说是创始人自己把自己给骗了。
最后,Bodega的商业模式到底有无可取之处?
这个不敢妄言。Eater上倒是有一篇文章,观点如下,大家拿来掂量掂量:Bodega的产品实际上就是无人售货机。这种商业模式是否能存续,取决于能否打造出规模经济,然后一直依靠规模经济来维持较低甚至更低的成本支出。而对于Bodega而言,它很难做到这一点。
假设Bodega 实现了“投放 10 万台售货机”的愿景,那么状况会变成这样:由于每台要时刻内装 100 件商品(创始人语),那么就要保证每时每刻有 1000万件商品陈列在柜内。而且创始人还说了,每台Bodega 都必须个性化,所陈列的都必须是投放地的客户最需要的商品。那么想想看吧:为了这 1000 万件所谓最被需要的商品,Bodega要存储多少备货?要备妥多少新货?这些货品要“随叫随到”,所以,仓储怎么解决?采购怎么解决?补货、运输又怎么解决?每一台都要求个性化,这些方面的成本如何控制?
这些都不是小事。“无人售货”本身就不是个精确词汇,因为这笔生意背后明明站着一大串人。仓房需要人,开卡车需要人,投放商品需要人……像Bodega,它陈列的货品肯定需要手工投放,那好啦,投货工要不要同时兼职机器维保?要知道Bodega是靠智能系统捕捉被取货物然后从消费者账户上扣款的,那么,投货工要不要具备相关维保技能?这笔培训费又该怎么计算,怎么控制?
好吧,Bodega 的确有可能攻克上述难题。即便如此它也无法轻松活下去。因为它会成为市场的先行者,然后引来模仿者无数,然后等着被淹死。
硅谷 VC,你们欠我们一个交代
他们有一种奇怪的成功观:被投对象不需要多有能耐造福社会,只要最后能让自己赚钱就好。如果商业模式难以为继,那就 IPO 或者卖掉好了。在这种心态的怂恿下多少所谓的“颠覆者”诞生了,前有 Theranos,后有 Juicero,现在又轮到了……希望不是 Bodega,但总后继有人。
不过大众们不是傻子,总有人能站出来把这些企业扒个底儿掉。譬如上述三者,它们的问题不都是媒体记者率先揭穿的么?从这个角度讲,硅谷 VC 啊,你们不该觉得脸红么?
(来源:虎嗅 编译者: 成长的人生)
共2页 上一页 [1] [2]
选址共享办公室 无人便利店正在回归理性吗?
无人便利店,半年内或将迎来淘汰赛
福州首家24小时无人便利店入驻仓山万达广场
无人便利店入局玩家增多 都有哪些“黑科技”?
无人便利店亮相北京街头:标准是比当地便利店要便宜
搜索更多: 无人便利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