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层出不穷的预付卡乱象问题有业内人士指出,尽管早前商务部就已发布了《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规定包括餐饮行业在内的预付卡消费需要备案登记,并实行资金存管制度,但实际上这一规定形同虚设。据北京市商务委公示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6月12日,北京市单用途商业预付卡备案企业157家,这一数据中还包含了大量非餐饮企业。但值得注意的是,进行预付卡发行的餐饮企业不胜枚举。这意味着大多数餐饮业者在发行预付卡时并未备案,办法中所要求的发卡企业实行资金存管制度就无从谈起。
不仅如此,上海市单用途预付卡协会还认为,除了相应规范的缺乏以及对发卡商家的资质缺乏限制以外,有关部门之间缺乏相应的密切配合以及处罚力度小、违法成本低等都共同造就了当前预付卡市场层出不穷的侵害消费者权益事件。
仍存前景
当前餐饮市场已进入新常态,消费者在买卖双方中越发占据优势地位,而预付卡消费是为数不多由卖方市场占据主导地位的消费方式。但由于各类预付卡乱象,使得消费者对于预付卡的消费更加理智,造成当前预付卡市场的规模在不断萎缩。根据中国商业联合会商业预付卡规范工作委员会2016年6月发布的《中国单用途商业预付卡行业报告2016》显示,2015年零售业预付卡销售规模为7370.21亿元,同比下跌5.39个百分点;2015年零售业预付卡消费规模约为7328.81亿元,比2014年同期下降8.49%。
在商业专家洪涛看来,互联网对预付卡产生了明显的冲击。预付卡所标榜的便捷度、消费优惠等特点,很大程度上被基于互联网的会员体系所打造的精准营销所代替,这也意味着预付卡的需求在变小。但他同时也指出,随着技术的发展,预付卡将呈现出更为多样化的形式,以适应新环境下新形态的存在,例如承担社交礼品功能逐渐个人化。
尽管近年预付卡市场增长有所下跌,但预付消费的需求是普遍存在的,因此这一市场不会因为乱象频发而走向衰落。需要的是改变目标相关条例以及法规,仅对部分具有约束作用的现状,需要将预付卡市场的监管继续下沉。尤其是对企业是否符合发卡门槛、发行量应该多少等进行详细监管,对预付卡资金存管制度进行落实,并尽快建立起第三方账户监管预付卡资金,改善预付卡资金安全仅依靠商家信用来维持的现状。
中国消费者协会建议,有关部门要加快修订和完善相关预付卡及预付式消费的法律规定,明确发行预付卡的商户所应承担的民事赔偿责任,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同时对商户形成有效震慑。只要预付卡市场的规范化能建立起来,预付卡未来仍有发展空间。
北京商报记者 徐慧 薛晨 共2页 上一页 [1] [2] 超半数预付卡机构交易费率受“96费改”影响 知名品牌频现预付卡异常 顶全便利店、味千登黑榜 金钱豹倒闭凸显预付卡监管难题 上海将立法监管预收资金 知名餐饮品牌金钱豹停业涉金额超千万 购预付卡需谨慎 北京商务委:金钱豹预付卡投诉案件涉案金额约160万 搜索更多: 预付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