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是盔甲还是软肋?
无人便利店,“无人”究竟是盔甲还是软肋?“无人”跟便利化的体验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冲突?上海社会科学院互联网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易认为:“对于消费者来说,如果有服务人员可以进行咨询;在支付时可以给现金,也可以刷卡,这其实都是有人在帮助消费者。目前中国的无人便利店还很难实现‘拿了东西就走’这样的模式,所以这实际上演变为自助消费、自助支付的形式。对于消费者来说,如果在价格上没有很大的诱惑,吸引力可能就不会像其刚刚推出那样强了。”
无人便利店发展前景如何?
无人便利店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遇到一些问题。不久前,上海首家无人便利店上线几天就因为高温天气不得不暂停营业。除了这种技术性的问题,如果未来无人便利店想要大规模的复制和推广还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其发展前景如何?对此,财经评论员魏武挥认为,无人便利店因为没有店员值守,因此很难做到让用户去体验,因为很多商品是需要去讲解、去体验的,这种功能做不到,它就变成一个“线下提货点”,这对于很多城市来说必要性并不大。
消费者期待:无人便利店可与信用体系挂钩
无人便利店,“无人”固然是核心,窃以为,通过技术手段提高门店的“智能化”水平,用大数据来为“智慧运营”服务,提高单位面积的盈利水平才是这场变革的根本。当风头过后,拿什么留住消费者才是我们真正应该关注的问题。消费者对无人便利店都有着怎样的期待?有消费者称:“我感觉人脸识别的可能性不会太高,但是由机器人代替人类成为店员的可能性会更高。”也有消费者表示:“可以参考共享单车,跟信用体系挂钩。如果查到你以前有信用问题,比如有订单未完成,计入征信,可以提高威慑力,这样大家就会更守规矩。”
(来源:央广网) 共2页 上一页 [1] [2] 商务部:无人便利店已成投资新风口 商务部肯定无人便利店:新技术新思路对行业发展是积极推动 商务部肯定无人便利店:新技术为行业发展带来新思路 2017中国无人便利店发展专题最新分析 天虹在多个业态布局无人收银 将推无人便利店 搜索更多: 无人便利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