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趋势频道  您所在的位置:红商网 >> 商业趋势 >> 行业态势 >> 正文
抓住百货业未来的那根救命稻草 是高端食品

  岔开来说几句,马莎百货是进过中国大陆市场的,2008年那会儿,马莎在上海的南京西路黄金地段开过一家3层楼的店,后来又陆续在上海淮海路、北京世贸天阶开过大小不一的店面,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马莎百货自己都说,海外扩张并不顺利,要关闭在中国市场的10家店。

  好多逛过马莎的人都抱怨过,衣服太老气了,版型太大了,完全不本土化……现在你应该明白了,这是马莎百货本身的核心定位造成的,人家本来就是把衣服卖给中年妇女穿的。只是,到了中国,这个年纪的妇女同胞们要么穿着街边店30-200元不等的无品牌连衣裙跳广场舞,要不就是穿名字都叫不上的商场本土品牌。再洋气点,就穿一个胸前印着Armani的粉紫色T恤,估计来自意大利的奥特莱斯。

  中国大妈和英国大妈的消费,之间差着个30年。

  况且,马莎百货摊子铺得不大,营销也没有那么大力在做,还没培养成一个深入人心的、大妈或许会瞧上一眼的牌子,就撤了。

  说回来英国本土市场。马莎的服装产品,一方面缺乏对于核心顾客精确的瞄准;另一方面,在商品陈列方面,大部分马莎百货门店的产品陈列看起来没什么逻辑,既不像其他快时尚店铺有那么显眼的流行元素,也不像一些中高端服装店面用款式类型或者色彩做产品陈列。这很容易让一个顾客走进门店之后,扫了一眼,发现没什么吸引力,就走出去了。

  那些对衣服有兴趣的顾客呢,会发现马莎服装主打的中间价位,定位有点尴尬,马莎号称自己家的东西“具有性价比”,里头的一条裙子大概卖300多元,但比这个价格低个100元,你就能在ZARA买到一条更加时髦的款式。

  如果你观察一下市面上的服装品牌,你就大概能知道市场是如何在分化了:价格便宜的品牌,要不就是卖流行趋势,比如说ZARA;要不就是卖质量还过得去的百搭好穿必备款,比如说优衣库;夹在中间,卖些质量不怎么样基本款的H&M,从同店销售上被证明遇到了危机。

  那些更便宜的服装,直接去抢青少年的口袋了,比如说Primark。而单价在600元以上的服装品牌,即便质量没有好到对得起价格,也是在卖一个大家愿意为之买单的故事,或者生活方式。

  而想一想马莎百货,竞争对手有的低价、时髦、好故事或者生活方式,一个都没有。

  针对以上三个问题,马莎百货给出的答卷是:1. 调整商品的铺货,将货品到店率从61%提升到了84%;2. 改变商品陈列方式:不以品牌区分,而是以产品类型——比如说衬衫、短裙、裤子来区分陈列;3. 降价。

  降价背后,是马莎百货的前任CEO Bolland 2014年从服装零售商Next那边挖来了专门负责采购的一对兄弟:Neal Lindsey和Mark Lindsey,他俩终止了跟很多长期供应商的合作,这些供应商常常是中间商,转而和最源头的布料供应商合作。

  这么做当然直接拉低了成本,但风险与机会并存:和新的供应商合作,质量监控还得重新建立,万一顾客不满意生产出来的服装质量,降低成本也得不偿失。

  说到这儿,我想你心里一直有个疑问,为啥马莎百货要费这么大劲儿挽救服装生意?既然大环境不给力,而且食品生意的生意份额已经超过了服装生意(58:42),这么做是图什么?

  这个问题的答案,也是为什么马莎百货之前对于大力发展食品生意有犹豫:服装产品的单价高,利润也更高,如果一下子缩减服装生意,对销售额和利润额来说,都会是打击。

3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美国百货业出路何在?加强体验为中心、数字化……

儿童业态扩张 体验馆能否成为百货业客流“救星”?

日本百货业境外游客免税购物量创新高

广州百货业迎来新一轮调整 广百百货茂名再下一城

百货业全球性危机蔓延 马莎百货去年利润跌71%

搜索更多: 百货业

东治书院2024级易学文士班(第二届)报名者必读
『独贾参考』:独特视角,洞悉商业世相。
【耕菑草堂】巴山杂花土蜂蜜,爱家人,送亲友,助养生
解惑 | “格物致知”的“格”到底是什么意思?
❤❤❤【拙话】儒学之流变❤❤❤
易经 | 艮卦究竟在讲什么?兼斥《翦商》之荒谬
大风水,小风水,风水人
❤❤❤人的一生拜一位好老师太重要了❤❤❤
如何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易学家?
成功一定有道,跟着成功的人,学习成功之道。
关注『书仙笙』:结茅深山读仙经,擅闯人间迷烟火。
研究报告、榜单收录、高管收录、品牌收录、企业通稿、行业会务
★★★你有买点,我有流量,势必点石成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