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国内主题公园投资在5000万元以上的有300家左右,其中有一定品牌知名度、有良好经营业绩的主题公园占比只有约10%,约70%的主题公园亏损,约20%盈亏持平。《中国主题公园失败案例分析探究总结报告》指出,1998年和1999年是我国主题公园建成开业的高潮期,然而诸多经营问题导致大量乐园关闭,引发“倒闭潮”。
在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看来,业内资本对主题乐园的追捧除了有迪士尼乐园的示范效应外,还有房地产开发商的客观需求,“他们需要在资本市场、二级市场讲故事、造噱头,乐园是否能盈利并不是考虑的重点”。
迪士尼启示录
如何不再单纯倚重门票收入?
迪士尼的成功甚至造就了“迪士尼效应”。上海迪士尼乐园究竟能产生多大的吸金效应?据国泰君安证券预计,2016年上海迪士尼将吸引境内外旅游人次达1200万以上,且每年以300万至500万的旅游人次持续增加,其中境外游客或新增超过300万人次。若按370元的平日门票价格计算,上海迪士尼全年门票销售将超过44亿元。此外,还将拉动旅游商业、旅游运输业、旅游宾馆业、城市交通业以及餐饮业等旅游细分产业经济增量。国泰君安证券公司预计,按照1元带动8元测算,上海迪士尼乐园将给旅游产业带来350亿元的增量。
迪士尼乐园也成了国内主题乐园争相研究的对象,业内人士指出,对于长期过分依赖门票收入的国内主题公园而言,迪士尼乐园带来的不仅是盈利模式的改变。以海昌控股为例,其财报显示,2014年收入来源主要是门票,门票收入占到旅游经营收入的85%,这意味着,公司的收益主要取决于游客的造访频次,这也是国内主题公园普遍存在的现象。
而迪士尼的门票收入权重并不大。公开数据显示,迪士尼乐园60%的收益来自衍生品等二次消费。米老鼠、汽车总动员、星球大战等电影中虚拟人物管理造就了迪士尼衍生品产业链,其开拓了电影、乐园、邮轮、服饰、出版物、音乐剧、玩具、食品、教育、日用品、电子类产品等一系列消费品。
尽管迪士尼的盈利模式让国内主题乐园艳羡不已,但对它们而言,迪士尼的优势其实很难复制。“中国本土主题公园无论是欢乐谷还是长隆,大多缺乏迪士尼和环球影城那样的内容基础,自然也就缺乏IP形象。”沈萌对北京晨报记者表示,迪士尼在内容IP、动画形象以及酒店运营都有一整套体系和丰富的经验,国内主题游乐园基本没有自己形象的IP,在衍生品上缺乏根基,在酒店和餐饮的经营也欠缺经验,先天不足制约了国内主题乐园的发展。来源:北京晨报 作者:陈琼 共2页 上一页 [1] [2] 国内主题公园出海掘金 谋划轻资产输出 日本环球影城将建马里奥主题公园 将在2020年前竣工 中国主题公园再迎热潮 原创IP成发力重点 全球最大巧克力主题公园落地无锡 拟年底开园 资本热捧主题公园:亿元级投资的放羊工社将落户北京 搜索更多: 主题公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