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社会公布
政府“权力清单”
改革
【指标】
公布“权力清单”,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规范政府行为,建立法治政府
【解读】
今年是改革元年,改革进入“深水区”,武汉市将研究制定全面深化改革方案,同时包括机构“大部制”改革、事业单位改革方案。“政府将要动自己的奶酪。”市发改委负责人介绍。
今年,武汉将在摸清全市政府职权底数的基础上,制定职权目录和流程图,形成“权力清单”并向社会公布。据介绍,我市将推进行政处罚权相对集中,理顺城管执法体制,制定出租车运营管理体制改革方案。
这位负责人介绍,国企改革可能成为武汉改革的一个亮点。“在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和国资创新管理方面,武汉市很早就有相关的经验。”《计划》提出,今年将完善国企现代企业制度,市场化选聘经理,探索向市属国企集中委派外部董事、外部监事制度。
武汉经济
发展进入
“收获期”
昨日,我市发布《2014年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市发改委主任吴清就《计划》作出解读。
问:今年是武汉第二次公布“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去年计划的执行情况怎样?
吴清:去年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大,但武汉经济仍稳中向好,《计划》大部分指标都达到了预期目标。
几个主要经济指标均完成预期,如GDP突破900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6000亿元,CPI涨幅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8.1%,甚至超过了预期5个百分点。
民生方面,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接近3万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25万元,分别增长了10.5%和11%,等等。
今年,武汉经济回升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近年来投产的重大项目正在进入收获期,积累了强大的“势能”和“后劲”。
问:今年的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与去年有何不同?
吴清:今年《计划》第一次把市委市政府“五大计划”、“三大中心”等重大战略部署纳入,以其作为框架,而不是像过去那样,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数据散列。
今年的计划也比以往更加详细,每个领域列出了重点工作和重点项目,甚至给出了具体进度。
除此之外,改革是《计划》的重头。今年是改革之年,《计划》单列了改革专题,系统全面地表述了改革内容,明确了责任部门。
问: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市场起决定性作用”,武汉为什么还要提出《计划》?
吴清:计划不是命令。经济活动中的决策,都是由个人、企业、市场自主做出的,政府不能替他们来做。相反,今年武汉市政府将向社会“权力清单”,进一步明确自己的权力范围,捆住自己的手脚。
但计划是有必要的。这份《计划》,是武汉未来1年经济发展的一份“坐标图”,让我们时刻对照,找到自己的位置,到底是比原计划提前了,还是落后了。《计划》中的各种指标,是结合实际,并广泛听取了企业和各部门的意见得出的,而不是拍脑袋的结果,主要作用是为了引导社会预期,是政府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一只“有形的手”。
同时,《计划》也是武汉这个一千万人的大家庭的一本大账,家庭“大盘子”写在里面,改变了过去各区各部门“小碗小碟过日子”的状况。所有的市民都可以看到,并对政府形成监督,看我们到底做成没有,做得怎么样。
问:今年计划如期完成,武汉将发生哪些显著变化?
吴清:今年,武汉的经济发展将“三个不低于”,不低于“十二五”规划目标,不低于上年实际完成情况,不低于同类城市指标。
今年,我市GDP将确保突破1万亿元,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这标志着武汉的经济总量上了一个台阶,从千亿量级,跃升到万亿量级。城市的话语权和影响力都会随着提升。
另外,地铁4号线2期、1号线汉口北延长线通车试运营,新增18座博物馆,15万平米体育场地,等等,这些变化是看得见摸得着的。(长江日报)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GDP增幅收窄 就业人口稳增 靠产业结构调整
李克强:对7.5%左右GDP增长预期目标有容忍度
李克强:2014年GDP目标增7.5%左右 CPI增3.5%左右
媒体盘点31省GDP含金量:沪京粤连续3年居前三
人均GDP万美元俱乐部今年将添更多沿海省份
搜索更多: G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