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地产撤回一二线
始于2010年的商业地产投资开发热潮,目前仍然在发酵。尽管从2011年开始就不断有业内人士发出防范商业地产泡沫的告诫,但城市综合体、购物中心、高档写字楼、高档酒店等大量商业地产项目集中入市,不断涌现,至今这一热潮还未消退。但盲目投资、跟风切入、过度供应带来的诸多问题也必然会从2014年开始有所显现。
中国的商业地产投资存量已经超越日本,成为亚洲最大的市场。仅2013年上半年,国内商业地产总的投资额就超过5000亿元。根据DTZ戴德梁行的数据,中国商业地产投资存量的价值增长15%,达到1.5万亿美元。而在全国新供应的土地中,商办用地的增长为40%以上。很多企业仍义无反顾的一头扎进商业地产的大军,丝毫不管风险与否。
但不能忽视的是,三四线商业地产空置率惊人。很多地方的商业综合体沦为鬼城。以商业地产见长并在三四线活跃的宝龙地产,目前频频受挫,各地商业综合体经营困难就是一例。而从2012年底,很多开发商已经从房价低于5000元以下的城市撤出,回归一二线城市,这一新的情况值得目前还在热情高涨进军商业地产的零售企业警惕。因为很多零售企业正热衷以摩尔或购物中心的形式进军三四线城市。
当然,需要指出的是,一二线城市的商业地产市场也早就出现泡沫化倾向,如北京、沈阳、成都、天津等,供应量巨大,短期内难以消化,新项目还在不断上马。如果流动性持续收紧,融资困难,最先曝出危局的可能是商业地产,鄂尔多期就是一个活生生的就在眼前的惨例:无论是住宅还是商业地产,曾经的神话已经完全破灭。
全域经营谋求发展
当时针转向2014年,关于零售企业究竟是应该专一还是多元已不会再有争议。因为,整个行业已很难看到专一于某个业态的企业了,尤其是内资企业,甚至已经很难看到专一于零售领域的企业了。
更多的零售企业早就迈进了商业地产的大门,连沃尔玛都按捺不住,被曝出其投资的购物中心项目已启动,开始了商业地产的征程。而像苏宁这样的企业,已经开始不再满足于零售业,电商、地产、投资、金融、银行,数字内容,几乎是全面开花,什么有利润就往什么地方钻。诚然,具备实力的企业,多元化、多行业跨界,有助于分散企业风险,毕竟东方不亮西方亮。在零售市场环境严峻的状况下,这样做也无可厚非,因为如果不去多元化,还有什么更好的路子可以保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呢?至少多元化能为它提供一种可能性。
所以,2014年,会有更多的零售企业去尝试,无论是从超市到餐饮、酒店、影院,还是从地产到金融,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应该去探索。只是,今后,我们应该称这些企业是零售企业,还是餐饮企业,或者是开发商还是金融公司?而且,因多元化兴起的企业虽有,但因此而坍塌的企业更是不在少数。所以,这对于企业的未来究竟是福是祸,谁也无法预料。 共10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近五年来零售业那些奇准的预测 沃尔玛关闭好又多超市与国内零售业景气度无关 便利店成增速最快零售业态 专卖店增长最慢 便利店成增速最快零售业态 专卖店增速最慢 2014年中国零售业发展预测 实体零售仍占主导 搜索更多: 零售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