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TCL多媒体为例,其前三季度的毛利润为14.7%,而净利润却约为0.4%。张兵分析称,这其中大部分都被从面板到消费者这中间的通路浪费掉了。他表示,运营成本中,国美、苏宁这些渠道有时候要拿到一台电视毛利的30%-40%。
而由于缺乏相关认证资质,只能在网络和中小电子市场上出现的山寨互联网电视却从“工厂+在线渠道”的模式中歪打正着,获利颇多。
目前,这种模式已经被主流厂商所学习。
上述业内人士对记者笑称,小米、乐视起来后,大家发现原来网络渠道的能力这么强。于是都去做自己的低价格线上品牌。而据记者了解,创维更是将自己网络品牌酷开的42寸互联网电视降到了1999元。
山寨军的出路
看起来,分食互联网电视蛋糕的互联网电视山寨军们,分到的只能是这块蛋糕的边角料。
张兵表示,根据他掌握的数据,今年全国可能生产不超过5000万台电视,除去主流一线厂商以及日韩彩电企业,其中包括山寨军们在内的中小厂商所占据的比例不会超过5%,大概也就两三百万台。而这份额其中还包括京东方、上广电、清华同方、联想等大企业。
而多位主流电视厂商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均认为山寨互联网电视不会对其有实质性威胁。
TCL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现在我们卖的都是互联网电视,这已经是标配了,电视和手机不一样,是高价耐消品。用户在选择耐消品时,都会非常谨慎,不会为了几百块钱,去选择没有质量保证的产品。
事实上,从CRT时代开始,山寨电视便已存在。但在互联网电视时代,山寨电视的价格优势已经不太明显。
“如果采用的正规屏,山寨电视的价格不会便宜太多。最多也就便宜几百块钱。”上述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主流厂商采取规模化采购,成本优势会更大。而与此同时,大举进攻线上渠道的主流厂商们也已经下沉到了山寨电视主攻的四五级乡镇市场。
小米、乐视在互联网电视中的异军突起,使山寨电视军们看到了一丝洗白上岸的出路。
但事实上,互联网山寨军们的洗白并不容易。彩电发展20多年,品牌格局已经非常稳固。虽然没有技术壁垒,但动辄投入上亿的互联网电视行业并非谁都能踏入。
卓赛君对记者说,“互联网电视需要投入高额的成本,行业间的利润也跟得很紧,不是想做就做。就像乐视,如果不是与富士康合作,可能连上游原材料都保证不了,小米要是先做电视也未必做得起来。”
据上述业内人士对记者透露,从DVD起家的步步高曾经山寨了一年互联网电视,花了一亿没做出来,最后解散团队,转做手机业务。
不过,对于不具备互联网研发能力的山寨企业们来说,康冠、兆驰这些曾经的小企业已经成长为其榜样。
位于深圳的康冠、兆驰已经发展成年产量达到400万台,为海尔、海信等主流厂商代工的规模性企业。而康冠还推出了自己的液晶电视品牌“海力”。
张兵对这些他坚持称之为“中小厂商”的山寨企业的成长态度乐观。“江山代有才人出。5年后就有可能出现一个新品牌。没有人会一直成功下去。”他对记者强调。 (来源:华夏时报 作者:卢晓) 共2页 上一页 [1] [2] 999元“东门子”液晶电视 经检查为山寨货 新夏普液晶电视散发“重塑料味” 52英寸夏普电视故障 维修要收400元开机费 莱克斯瑞电视、普优特饮水机被检存质量问题 登黑榜 我国智能电视渗透率到今年9月逼近五成 搜索更多: 电视 |